【PConline 评测】超极本正在朝变形、触控的方向发展,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拥有不同形态、不同操作方式的产品,它们的模具设计正在逐渐固定下来,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大概总结为5种——翻转式、滑轨式、摩天轮式(戴尔XPS12)、双屏式以及分拆式。每一种设计方式都有不同的权衡且取舍考量也相对复杂,而此时设计思路的不同也成为了变形产品朝差异化方向演变的根本。 五种变形方式各有千秋,这其中屏幕与键盘可分拆式的模具设计最为常见,也最适合在平板形态下操作,该类变形超极本的特性都是将主板、电池与屏幕融合(类似于一体机),键盘方面则是内置第二块电池以及扩展接口,由于形态单一,各个厂商所推出的产品也大同小异,所以如何在市场中突出自身还必须拥有独有的竞争属性,而今天要说的ThinkPad X1 Helix就是一款容易让人记住的产品。 Helix中文译为螺旋,而X1 Helix也是ThinkPad超极本家族中第二款支持变形的产品(第一款为S230u)。它处于Tablet 2和X1 Carbon的中间地带:Tbalet 2为适用于轻计算的X86平板电脑,X1 Carbon则是在传统意义笔记本电脑形态的演变。而更加强调“变形”的Helix既可以彻底摆脱键盘以平板电脑形式来使用,又可以连接键盘变身一台标准超极本——可拆分式的Helix彻底完善了ThinkPad产品线。
为了给用户带来优质的操作体验,可拆分式产品的屏幕端都会控制得很薄(厚度在10mm左右),受到机身空间的限制大都会采用功耗很低的ATOM或者是ARM处理器,ThinkPad X1 Helix却在11.6mm屏幕端厚度的前提下大胆使用了17W的酷睿i5\i7处理器,而配合键盘端的操作变化,Helix也紧随Yoga和Twist,创造了4种独特的使用模式。此外,ThinkPad X1 Helix还有很多与众不同的细节设计,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 ThinkPad X1 Helix:传统超极本形态
与大部分该类型的产品相似,连接屏幕与键盘后的ThinkPad X1 Helix在形态上和一般的触控超极本基本无异,除了一袭黑衣以及Logo,在它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ThinkPad的标志性元素,当然这也是ThinkPad在创新阶段机种进化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但当手指触到那磨砂且细腻的机身表面时,我可以很确定这就是ThinkPad。
Helix的平板特性使得屏幕面积不能过大,它采用了11.6英寸的IPS显示屏,但分辨率却达到了1920×1080,所以显示的内容更为细腻——全高清屏幕在高端超极本以及平板电脑身上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同时,较小的屏幕造就了“娇小”的身躯,虽然Helix的重量与一般超极本相差无几(整机重量1.665Kg),但实际手持力臂更短、更容易保持平衡,所以也相对更为轻松。 此外,Helix的屏幕端与键盘端的重量基本一致,所以用户也无需担心在笔记本模式下点击屏幕会出现“头重脚轻”的情况,同时,屏轴的阻尼和牢固性体现了ThinkPad的优势,触摸屏幕过程中十分稳固。
扬声器的隐藏在屏幕下方,这样的设计十分合理,无论是笔记本模式还是平板模式,声音的传播变得更为直接,与此同时,Helix还配备了杜比家庭影院V4音效的调试程序,通过实际试听,立体效果明显且具备一定的穿透力,看电影或者听音乐都能带来十分不错的表现。
笔记本模式下,键盘的地位变得很重要,而在Helix身上我们也能够看到未来ThinkPad大家族键盘设计的演变趋势,这里要重点描述的就是Ultranav。为了让触控板的面积更大、更符合手势操作的系统特性,未来ThinkPad将“取消”TrackPoint下方的左右按键和滚动按键,它们将彻底与触控板融合,所以触控板的上端将代替被“取消”的按键,也就是说触控板上端也变得可以按压。不过这样的改变需要用户花时间去适应,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能够明显的感到左右按键的高度不够,并且硬度过高,短时间内就会疲劳,同时,由于按键与触控板融为一体,在点击按键的时候,鼠标指针容易发生漂移,感觉十分不快,作为一个一直将ThinkPad触控板禁用的用户,我表示在Helix身上已经开始尝试使用触控板了——也许在触控屏以及手势操作的驱使下,小红帽也将离ThinkPad远去。
笔记本模式下的接口配置,Helix的数量与种类与同类型的产品相差无几,分别为两个USB3.0、电源适配器接口以及mini DP。所有的接口都位于机身后端,在每次插拔USB设备的时候,使用者都必须将屏幕压低并转动机身,稍有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