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杂谈】王者荣耀与人民日报,这两个似乎永远不会有关联的词,最近却莫名的联系在了一起。前些时候,人民日报转载文章并批评了《王者荣耀》“歪曲历史”,影响青少年的历史观。该文一出,瞬间引发了全网大讨论。虽说支持派与反对党之间你来我往交战了数个回合,但最终彼此都没有说服对方。这场争论最终无疾而终,但其仍为我们留下了不少值得思考的问题。 《王者荣耀》,这款风靡了大江南北的手机游戏,亦是腾讯手中最大的一颗摇钱树。2016年《王者荣耀》带来的收入为68亿元,不仅为腾讯登顶最大的游戏公司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也直接拉动了国内手游市场的繁荣。据悉,《王者荣耀》在今年2月的DAU(日活跃用户量)突破了8000万。显然,其已经成为了目前国内关注度最高的手游。 与此同时,《王者荣耀》最大的问题也出现了。根据腾讯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王者荣耀》的玩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说《王者荣耀》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显然是没有问题。但是,问题就在于,它实在是太受欢迎了。 游戏争议的由来 《王者荣耀》之所以引起争论,其最大的原因在于,游戏中的人物名称以及形象设定借鉴了历史人物,但同我们认知的历史人物截然不符。在游戏中,荆轲成为了女性,诗仙李白变身为刺客,周瑜是个玩火的法师等等。 如果以架空历史的角度看,自然是不必过于批判。但问题在于,《王者荣耀》并不是一款完全架空历史的游戏。对于历史观念尚未成熟的小学生而言,很容易形成错误的认识,这并不是危言耸听。《王者荣耀》如今堪称国民游戏,这样一款游戏,最终会对小学生的历史观产生多大的影响,着实是一件不可预料之事。 但诸如这般担心,是真有道理还是危言耸听呢?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色,每一个时代也都有每一个时代的认知。如今有人担心《王者荣耀》中“虚假”的历史会对小学生形成错误的影响。然而,如八零后,九零后所认知的历史,就是真的吗?显然,当然不是。 事实上,只要是作品(广义上),就一定会对历史进行更改。如今我们对三国的印象,大多是来自于《三国演义》。如诸葛亮一般智慧的存在,更是受到万人敬仰,骂死王朗等桥段,也是为人津津乐道。然而,《三国志》中关于王朗的最终,仅仅留下了“太和二年薨”几个字,和诸葛亮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除了为B站贡献了杰出的鬼畜素材之外,诸葛亮骂死王朗一事,着实没有任何意义。 又好比《赤壁》等影片中出场的孙尚香,大家的印象可能就是刘备的美丽而有谋虑的妻子。但是,历史上并没有“孙尚香”。《三国志》中只留下了“孙夫人”几个字,其真实姓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任何足迹。事实上,虽然无法预测到底孙尚香最早是出现在哪里,但京剧《甘露寺》中出现了这个名字。就误导范围来看,这可远比《王者荣耀》来的广,后果更加严重。但是,我们能把京剧禁了么? 显然,关于误导一事,最终还是要回归一个度的问题。既要看问题的广度,也要看问题的深度。《王者荣耀》带来的误解在广度上可能到了一定程度,但在深度上呢?很明显,更多的人只是把它当做一个游戏罢了。其中人物也仅仅只是一个个代号,若是过于上纲上线,多少显得有些无聊。 如果游戏不背锅,那么是谁的锅? 说到底,《王者荣耀》之所以被批评,本质上还是因为它是一款游戏。国人对于游戏,始终不能抱有正确的认识。游戏被称为第九艺术,绝不是电子海洛因。当年对于游戏行业的抵制,直接导致国内游戏行业的大衰败。我们始终在问,为何国内做不出顶级的3A游戏?想当年,《仙剑奇侠传》还遥遥领先业界,如今《仙剑奇侠传六》都能被称为泰坦陨落六(游戏上市之初优化之差,让小编曾经怀疑过人生)。中国的游戏业,在国人思想没有转变之前,真的是不会出现起色。 更何况,教育的意义,就是帮助青少年更好的发展,让他们掌握真正的历史。如果《王者荣耀》真能影响小学生的历史观,是否也表明了教育的失败呢?如果学校的教育不能让少年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能掌握正确的历史观。那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绝不是《王者荣耀》这样一款游戏。要知道,《王者荣耀》在App Store中的分类是17+。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小学生进行游戏呢?家长和学校,是否也应当去反思什么呢? 对于任何事物都应该保持理性的看法。尽管《王者荣耀》的确对某些历史进行了更改,但游戏中对于古诗词的引用,也能使有兴趣的学生去了解相应的人物,认识并学习相应的诗词。事实上,没有任何事情是绝对的坏。我们能够理解《人民日报》对祖国下一代的深深期望,但具体问题还是应当具体分析,且不可因为过度的“关爱”,剥夺了孩子们的童年。 结语 《王者荣耀》并非没有错,但是通过相应的方式也可以进行改进。一场网络争论,或许在很多人眼中只是饭后的消遣,但仍会对游戏行业产生影响。如果游戏能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尽行创作,吸引孩子们去主动了解历史,显然是最好的结果。可以说,关于《王者荣耀》的争论,如果最终能推动游戏行业的变革,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