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赛博礼。” 2025年春节前夕,一场由微信“小蓝包”引发的送礼革命席卷社交圈。书籍、黄金、奶茶甚至助听器,通通被装进聊天窗口的“蓝包”里,家族群中拼手气抢礼物的热闹场面取代了往昔大包小包的奔波。 然而,这场看似热闹的电商功能迭代,实则是巨头们对中国人情社会的精准狙击——谁能用数字工具重构送礼的“仪式感”与“实用性”,谁就能在社交电商的万亿市场中拔得头筹。 从微信红包的“珍珠港偷袭”到如今的“蓝包”混战,互联网平台试图用技术解构传统送礼中的复杂规则:既要避免“礼到人不到”的尴尬,又要平衡“面子”与“实用”,甚至化解家族群中的攀比焦虑。 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微信、淘宝、京东各显神通,但谁真正读懂了中国人情社会的潜台词? 从“抢红包”到“拆蓝包” 这一战,由微信最先发起。 2024年12月18日,微信小店官方发布公告,正式开启“送礼物”功能的灰度测试。1月17日,微信正式上线送礼物功能。 用户在聊天界面点击输入框右侧的"+"号,即可看到“送礼物”选项。点击该选项后,用户便可在微信小店内选择支持该功能的商品,付款购买后即以“微信蓝包”的形式送出。 值得注意的是,赠送方无需索要收礼人的地址,由收礼人在”拆开“蓝包时填写且对赠送方完全保密,既保留了拆红包的惊喜,又解决了“地址隐私”和“礼物不合心意”的难题。 收礼者24小时内未领取则自动退款,且支持更换同价位商品。 微信这一次”蓝包“的大胆尝试,无非是为了盘活微信小店,其底气仍然来自其庞大的社交基因。根据腾讯公布的2024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已增至13.82亿。 时间回到2014年春节,微信红包功能横空出世,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点燃全民热情。其发展速度之迅猛,影响力之广泛,一夜之间便超越了支付宝多年的积累,马云更是将此形象地形容为 “珍珠港偷袭” 事件。 到了2015年,微信和支付宝正式交锋。除夕当天,微信红包收发总量达10.1亿次,是2014年除夕的200倍。而支付宝红包收发总量仅为2.4亿个。 如今,腾讯似乎想要再次上演微信红包的传奇。春节期间微信“小蓝包”订单中,书籍、零食、小家电等品类环比增长超100倍,社交推荐(如“朋友送过”)成为用户选礼的主要依据。像东方甄选的羊肉礼盒、智利车厘子等热门商品,在 “小蓝包” 的助力下销量大增。据东方甄选透露,仅1月20日,东方甄选微信店铺销售额超100万元,其中80%的销售额由送礼功能带来。 送礼攻防战开启 十一年前的红包大战,打的阿里措手不及。如今的送礼大战,阿里反应可谓迅速。 在微信小店推出“送礼物”功能后,2025年1月8日,淘宝宣布面向所有用户上线“送礼”功能,覆盖了几乎完整的淘宝商品池。用户可通过淘口令和安全口令的方式,将商品赠送给微信、钉钉等App上的好友。这一功能不仅打破了好友关系的限制,还支持在多种社交平台上进行送礼,极大地拓宽了送礼场景。 继微信和淘宝之后,京东也积极跟进。 1月17日,京东在新版APP里上线送礼功能,搜索“京东送礼”即可登录专属页面进行挑选。与微信一对一的送礼相比,京东另辟蹊径,推出了“群送礼”玩法,用户可选择一次购买多件礼物并打包发到微信群中,群成员则可以通过拼手气随机抢到不同礼物。 美团也不甘示弱。1月24日,美团外卖上线送礼功能,搜索”春节送礼“,即可进入送礼页面,包含茶饮、蛋糕、糕点小吃等多个品类。在茶饮板块,用户可以一次下单最多20张不同价位礼券,发送至微信群,邀请群成员“拼手气”抢券。领取到礼品券的用户,即可在附近商家兑换相应餐品,即时配送到家。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后抖音、东方甄选APP等纷纷上线送礼功能,使得“送礼大战”全面爆发。 送到心趴上的礼物 春节无疑是一次展示实力的绝佳赛点。各大电商平台战报频发,销售额、订单量、客单价等数据竞相攀升,送礼市场一片火热。 根据微信团队发布的2025春节数据报告《微信里的赛博年味儿》显示,春节期间,在微信里为朋友“送礼物”的需求旺盛。其中,收到礼物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山东省、浙江省。在送礼榜单中,经典著作、育儿百科在内的多个书籍品类送礼订单量环比增长10000%+。 淘宝也公布了2025春节送礼榜。银发族成为最大受益者:助听器成交额环比增长50%,染发膏销量涨近50%,而教辅书籍因寒假需求卖出超2000万册。 与此同时,美团外卖于2月10日发布的《年轻人春节送礼报告(2025)》同样引人注目。报告显示,2025年春节期间,平台上“春节送礼”搜索量同比增速达165%,外卖餐饮礼券赠送量环比节前增长120%。其中,95后消费者占比超60%,成为送礼的主力军。 有意思的是,在美团上,茶饮品类成为送礼的首选,伯牙绝弦一度成为拜年送礼的“硬通货”,在74%城市为赠券量第一。 然而,在春节这场赛博送礼大战中,以微信为代表的各家平台并没有成功复现当年红包的奇迹,只能说是“雷声大,雨点小。” 究其原因,2014年微信红包的爆发,本质是社交裂变+金融支付的降维打击,用户只需“抢”与“发”,无需物流、售后、选品等复杂环节,红包本质上是“现金的社交化”,链路极短、门槛极低。而2025年的“小蓝包”则是社交电商的试验品,涉及商品选择、物流履约、售后服务等长链条,不仅复杂性远超红包,而且使用门槛也相对较高。 赛博送礼本质是互联网平台对传统人情规则的数字化解构。微信试图用“小蓝包”复刻红包神话,淘宝用全品类满足“面子”,京东用物流诠释“效率”,而美团用一杯奶茶传递“即时关怀”。 但中国人送礼的复杂内核,如情感重量、关系亲疏、面子博弈等,绝非一个功能按钮所能简化。未来的赢家,或许是那些既能用技术提升效率,又能用洞察抚慰焦虑的平台。毕竟,送礼的本质不是商品,而是那句潜台词:“我懂你”。 社交电商普及之路,道阻且长。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