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在钢笔行业打拼了近三十年的李均正处在破产边缘。 他做了一辈子的钢笔,自述这辈子除了制笔再也没有其他本事。但现在钢笔产业的荣光早已散去,大街上再也看不到口袋上会别两支笔的人,钢笔成为人们口中的夕阳产业。就连老牌国货钢笔品牌,也在几年前传出低价甩卖股权的消息。 在这之前,李均尝试过不少自救措施,均成效甚微。他创办的上海翎墨从代工起家,后来一度创办自有钢笔品牌“水妖”,在市场上火爆一时。但国内钢笔市场的需求不断萎缩,逐渐陷入低价内卷的竞争之中,即便“水妖”也没有办法。 “你有一款笔卖得火了,马上市场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的仿品冒出来,甚至连一些大品牌都会抄袭。”李均说。那几年营业额不增反减,一年到头利润微薄,“说实话已经山穷水尽了。” 他的同行们已经陆陆续续离开钢笔产业,上海滩曾经林立着大大小小数百家钢笔厂,如今屈指可数。不少同行劝他转行,“干什么不比钢笔挣钱呢?” 那时的李均回想着刚入行师傅教的“一辈子就要做好一支笔”,也在自我怀疑:钢笔生意还能做吗? 还真能。 此后的短短 6 年时间,上海翎墨就转危为安,年销售额逆转成 6000 万之巨。这中间最大的变量是,这位不服输的 70 后“钢笔匠人”遇见了阿里国际站。 在这个全球最大的 B2B 线上出海平台上,李均借着平台给的洞察,发现了钢笔在海外的巨大市场。随即,李均的钢笔企业不仅从低价内卷中爬起来,还越做越高端,在海外的产品售价一涨再涨。 2024 年底,李均作为坚守纵深细分行业的代表性年度外贸商家,参加了阿里国际站举办的数字外贸真牛奖。这是一场堪称外贸版“奇葩说”的激烈辩论赛,企业家们在现场“吵”得几乎失控,而李均在台上娓娓道来讲的这个故事,给更多陷于内卷的行业,提供了一条线上出海的成功路。 上海翎墨创始人李均 这也是李均的初衷,现在的他正在思考钢笔这个产业未来的集群发展。这门手艺他不想丢。他想带动周边更多困于内卷的钢笔企业一同出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形成周边优势,一起把订单做起来。” 一个夕阳产业,在阿里国际站正在重新振翅飞翔。 已经山穷水尽了 李均是钢笔行业的老人了。 1996 年,21 岁的他刚到上海滩打拼时,就进入一家老牌钢笔品牌工作,一路从仓库的打杂、工厂的技术员做到管理岗位。2007 年,他下海创业,在上海郊区办起了自己的钢笔工厂,一年营收就做到 200 万。 那时钢笔产业还是一片繁荣景象。李均说,当时除了有老牌的国营大厂,诸多民营小厂也纷纷拔地而起,上海滩遍地都是新创办的钢笔厂家,增长势头比老牌厂家还要猛。 “当时钢笔产业火到什么程度?只要有笔就有钱。也不管质量或者品质,只要工厂把笔做出来,立马就有品牌商把你的货拿走了,就这么火。”李均回忆道。 上海翎墨官网介绍 但好日子没有持续太久。从 2007 年到 2014 年,李均创办的上海翎墨从年营收 200 万一路做到年营收过千万,就再也涨不动了。 市场在变化。2010 年之后,互联网行业高歌猛进,无纸化办公在国内进一步普及,文具市场增速减缓,2013 年更是从保持多年的双位数增长减弱至个位数。 一些老牌国货钢笔品牌也不复往日荣光。2012 年,一家全国知名的钢笔集团一度试图转让旗下部分业务 49% 股权,挂牌价仅为 250 万元,媒体称价格甚至抵不上上海一套房。 李均作为代工小老板,境遇也更难一些。代工,没有定价权,客户需要什么他就生产什么。他当时生产的钢笔终端售价在百元以上,但出厂价只有十多元,品牌商留给他利润只有一元甚至几毛。“完全挣不到钱,只能是活下来。” 2014 年,李均尝试打造“翎墨”和“水妖”两个自有品牌,在电商渠道销售。他们推出的第一款“水妖”钢笔造型时尚,选用透明笔杆,吸墨后有种朦胧美感,在市场上一度大受欢迎,双十一一天能卖一万多支。 但李均低估了国内 C 端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当时,国产钢笔行业正困于低价低质的内卷之中,行业充斥着各种抄袭、偷工减料等恶性风气。“比如有的钢笔要用铜管,最开始有人换成劣质的非国标铜材,又换成铝管,到最后有些人卷到连铝都不用,直接用铁。甚至有人还将原本要用金属制作的零件替换成塑料。” 李均还记得,他们当时一款大热的“水妖”钢笔定价 30 元左右,走红之后市场上立马就出现劣质仿品,定价 15 元。价格更便宜,但质量却大打折扣。“甚至那些比你实力强的品牌都来仿冒你,不知道人还以为是你在抄袭。” 当时,一众国产钢笔品牌都困于低价内卷的恶意竞争之中。更关键的是,“一旦价格被打下来,所有人都不可能再按照原有标准来制造一个合格的产品了。”李均说,低价内卷损害的是整个产业。 2015 年,《人民日报》甚至直接刊文发问,(中国制笔业)世界第一,为何徘徊“中低端”?报道指出,中国制笔行业大而不强,假冒伪劣产品的干扰是重要因素。各种低价竞争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大有劣币驱逐良币之势。国内最大制笔企业晨光文具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也大诉苦水,“一个公司花了很大力气研发的产品,却可能被仿冒打死。” 自有品牌做了两三年,李均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说实话,已经是山穷水尽了。” 外贸是什么? 转折点是外贸。赵炳先(化名)至今仍记得他最早见到李均的场景。那是 2017 年,赵炳先作为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客户经理,想要说服李均从国内低价内卷的竞争环境中抽身,去做外贸市场。 “当时钢笔在国内已经是夕阳产业了,但是我们从阿里国际站的数据来看,外贸市场上钢笔行业还处在增长之中。”赵炳先说,他觉得这对于李均来说是个机会。 图源翎墨 但李均果断拒绝了他。“我根本就没做过外贸,从来都没了解过。”李均解释说。并且,他认为国内市场空间更大,“十个外国的人口也没有一个中国人口多,我只要做好国内市场就好了,干嘛要去做外贸?” 赵炳先不信邪,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来找李均一趟,还给他介绍不少阿里国际站上的成功案例。李均当时只觉得这个人好烦,“天天死缠烂打。” 直到有一天,对方又过来说服李均,从下午一直聊到晚上十点多,“我们工厂停电了他还在跟我聊。”李均说。他被对方真诚的态度打动,这才开始好好地思考外贸的出路。外贸,第一步得先有会做外贸的人。李均没经验,也不懂外语。他对赵炳先说,如果对方能给他找个外贸业务员过来,他就做外贸。 “不到一个月,他真的把一个外贸业务员带到我面前,推荐入职我这里。作为一个生意人,我肯定要讲诚信,人都带来了,那我就做。”李均说,“我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外贸生涯。” 但做外贸的第一年,李均仍然磕磕绊绊的,订单并没有预想的爆发。他们更多的是在学习和摸索,学习外贸的打法,摸索海外钢笔的市场偏好等等。 赵炳先介绍,像李均这样刚从内贸转向外贸的商家,最大的问题不在于他们的技术、生产能力,而是对外贸流程不熟悉。比如如何与国外客户洽谈,如何报关,物流、仓储怎么解决,乃至线上店铺装修、怎么上架商品都是问题。 也正因此,面对这些刚刚转向外贸的商家,阿里国际站的服务几乎是“陪跑”式的。赵炳先说,每一位外贸的商家,他们都会专门建立一个服务小组,从一线的客户经理、区域负责主管,到中台的平台对接人员,乃至负责供应链、物流等基础设施的服务人员,堪称“一条龙服务”。“他们只要解决好生产端和客户洽谈就好,后面的物流、报关等一系列出口相关的工作都不用操心。” 图源翎墨官网 前几个月,赵炳先几乎完全驻扎在翎墨的工厂里,很多问题都是现场解决。最早,翎墨在阿里国际站上的店铺装修、运营乃至商品上架都是阿里国际站的人在帮忙完成,经常一个电话就跑过来,直接在翎墨办公室的电脑上教他们操作。 “我们从一个外贸小白起步,阿里国际的人完全是手把手地教我们去做。”李均说,你不会做外贸不要紧,不懂电商也没事,出货报关也不是问题,阿里国际站的服务意识很好,完全不用操心。 刚开始做外贸的前两年,李均参加了不少阿里组织的线下外贸课程学习。比如外贸商家的成功经验分享、阿里国际站的运营规则乃至外贸市场的分析策略等等。“阿里的人还给我介绍了不少华东地区成功的外贸商家,带着我去实地拜访学习。”李均说。 2019 年,上海翎墨在阿里国际站上的出口额只有几百万元,2020 年就实现了李均口中的“爆炸式增长”,当年出口额达 2000 万元。去年,上海翎墨年出口额达 6000 万人民币。 爆炸式增长 和国内的低价内卷打法不同,李均在阿里国际站上的订单更多是出厂价在 50-100 元左右的中高端产品,有些奢侈品牌的生产成本甚至可达千元以上。 “相当于我们跳出了国内的内卷,所以一开始做外贸时我们就决定换一种打法,要做我心目中的笔。”李均说,他不想再做出厂价三五块钱的低价笔,而是要往高端走。 上海翎墨在阿里国际站上的产品 上海翎墨在阿里国际站上推出的第一款钢笔,瞄准的就是 C 端售价在 30 美金以上的市场。它外形上没有讨巧的设计,但胜在用料扎实、造型经典,“就像汽车里经典的宝马 5 系、奥迪 A6 一样。”李均说,这款笔自推出以来就大受欢迎,至今销量已达 500 万支。 这款产品的第一笔订单并不起眼,只有十几支,一个打样订单。但李均不介意,无论大小客户他都用心去做,不嫌订单大小,对方提出的修改需求也一并满足。 后来他才了解到,这位来自英国的客户也是一位创业者,刚刚进入到钢笔行业。最早向他咨询时,事业尚未起步。但之后几年,这位客户也随着与李均的合作不断成长,从最早一年采购几百万元,到现在一年采购金额可达 2000 万元,成为李均在欧美地区最大的合作伙伴之一。 图源翎墨官网 这是过去几年外贸市场发生的显著变化之一,越来越多的欧美新兴品牌开始借助互联网手段在全球寻找货源。这些品牌最早起步时体量较小,多在线上销售,在传统的外贸市场并不受重视,无法匹配到优质的供应商。但在阿里国际站等线上平台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借助数字化手段快速成长。“这些线上新兴品牌本身就具备互联网基因,在寻找货源时也更习惯于在线上寻找供应商。”赵炳先介绍说。 事实上,不只是新兴的线上品牌,不少国际一线大牌也开始摒弃传统的外贸合作模式,开始借助互联网寻找供应商。 2022 年,李均在阿里国际站上接到了一笔特殊的打样订单。对方不愿预先支付开模费用,但要求甚高,工艺考究,用料不计成本,“只要求我们能做到多好就做多好。”李均说。做了这么多年代工,李均还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客户。他做生意有些“傻气”,不怕吃亏,即便没有模具费,仍然尽心尽责生产,只求客户满意。 但第一笔打样订单却没有得到客户认可。样品表面有一个钟表图案,李均本着为客户节省成本的考虑,使用了更便宜的腐蚀工艺处理,但效果不佳,被客户打回。他改用效果更好的雕刻工艺,但成本翻了几倍,产量极低。来来回回沟通一年时间,打样四五次,李均才最终拿下这个客户。光是这支笔的用料成本,就超过千元,是李均从业以来生产最贵的钢笔。 图源翎墨官网 他那时还不知道这个客户的品牌影响力。一次偶然机会,他将样品带回家,才被家中读大学的儿子认出,笔杆上的 Logo 是一家欧美一线奢侈品牌,业务覆盖珠宝、钟表、皮具、服饰乃至彩妆等诸多品类,在时尚界拥有超高影响力。 有了大牌背书,李均更坚定了往高端走的决心。他曾合作过一位印度的客户,最早对方希望他提供低价钢笔产品,但在实地探访过李均的工厂、了解他们过去服务的高端品牌经历之后,对方改变了主意,改为采购 20 美金以上的高端产品。 “他们最早只是做低价走量的市场,但我不断向他们介绍我们的产品、过去服务的高端品牌以及市场的变化,才终于说服他们。”李均说。 这也是过去几年全球钢笔市场的趋势。低价钢笔市场销量逐年下滑,但高端钢笔市场却不断增长,钢笔逐渐脱离最早的书写属性,开始具备更多的礼品及纪念价值。 李均很早就意识到钢笔的文化和纪念意义,往上走才有市场。但在国内激烈的竞争中,他很难一展拳脚。过去几年,借助外贸,他终于实现转型。 云上“国际站小镇”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制笔大国。从笔头、墨水乃至各类生产设备,我国都已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七大笔类以及各类墨水、油墨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但中国文具产业行业集中度较低,约 90% 中小企业仍然是简单生产和贴牌为主,竞争力较弱。广发证券此前发布的调研报告称,未来文具行业集中度有望逐渐提升,品牌化、高端化将是文具产业的发展方向。 过去几年,凭借着在外贸领域的跨越式发展,上海翎墨一改此前的作坊式生产模式,开始逐步在 to B 领域打造出工厂品牌影响力。赵炳先回忆,最早翎墨还没有长远规划。 2020 年,翎墨在阿里国际站上走通高端化的发展方向之后,他们专门和李均进行了一次企业未来发展的探讨,确定了未来翎墨的企业使命、愿景及价值观。现在,上海翎墨的企业 Slogan “万国文字,翎墨书写”,就是他们当时一起碰撞交流出来的。 李均说,他赶上了一个做外贸的好时代。过去几年,他身边的不少钢笔同行都离开了这个行当,有的转行去做自来水笔,有的直接在激烈的内卷竞争下倒闭。“很多人都离开了,或者去赚风口的钱,这个行当很少有人坚守下来。” 图源翎墨官网 李均对钢笔有感情,“我做了大半辈子钢笔,别的什么也不懂,我一辈子只懂做笔。”他见识过去钢笔产业的繁荣,曾经的国产钢笔是一种象征,国产钢笔产业承载了一代人的制造业自豪,对此更是痛心疾首。 外贸规模最大后,李均也尝试着带动不少同行一同发展。过去他的工厂年产值不过千万,这几年爆炸式增长至 6000 万,一些订单、工序他不断委托给其他工厂生产,带动了一批钢笔上下游产业。 事实上,不只是钢笔产业带在外贸带动下实现爆炸式增长,在阿里国际站上,一批批“出海产业带”都在高速成长。广州的服装产业、山东的机械产业、福建的运动产业,线上出海都蔚然成风。 但和过去以地域聚集的产业带小镇不同,在数字经济时代,这些产业带商家已经不限于地理区域划分,有的基于当地核心产业,有的则形成一批批云上“国际站小镇”。李均的工厂在上海,但他在国内的上下游合作伙伴覆盖长三角、珠三角等诸多区域,便不受地域限制。 今年,李均新购入了一栋面积达数千平米的物业,他计划将公司规模再扩大一个台阶,未来几年实现产值突破亿元。 李均 过去几年,他经常去海外参加国际文具展,在欧洲、中东见识了不少海外高端品牌的成长。这些海外高端品牌不少代工都来自于国内,但中国却少有真正打出影响力的高端钢笔品牌。 李均说,中国的钢笔制造水平国际领先,我们的技术并不输给国外,但国内市场始终缺乏一种工匠精神,很多时候都无法静下心来去做好一个品牌,在不断的低价内卷中恶性循环。 李均过去成功打造出“水妖”这样盛行一时的国产钢笔品牌。他希望外贸做大之后,有一天还可以重新回到国内,打造出一个像他在阿里国际站上服务过的高端钢笔品牌。“像大牌一样,让钢笔也成为收藏品、艺术品。” 本文来源:山上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