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大家应该都没少看到关于高温的消息吧。江江只能说今年夏天真是太热了,这么说吧,我下班路上看到的狗都是脱了毛的。 不过,有些差友们可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虽然白天很热,但一到了下午就会突然开始刮风下雨,有时候甚至一天下两三趟。
雨好大啊,像杉菜离开道明寺那天那么大 有一说一,倒不是心疼鞋,江江有点纳闷为啥白天这么热下午还会突然下雨呢,结果回家一看,这不巧了嘛,杭州好几个区县的气象局最近印发了人工降雨通知。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这几天下午下的雨都是人工的呢?
至于这是为啥,那就得先回顾一下雨是怎么产生的。
随着温度的变化,云团中的冰晶或水滴越聚越多,就会变重掉下来,夏天由于地面温度高,冰晶在下落的过程中就会融化变成雨滴,如果没融化完的话,就会是冰雹。 这些水气蒸发的理论,虽然早在亚里士多德的年代就开始提到了,但人工降雨的理论出现就要晚得多。
靠这些加进去的料来冷凝出冰晶或者大水滴,云团就会增肥变重,然后就能下雨了。 这张朗缪尔的插画登上了 1950 年 8 月时代周刊封面 于是,文森特在实验室里开始研究应该给云层里加点啥秘制小料,没几天,他就发现既然结冰是靠冻,那就整点又低温又便宜的呗,比如干冰。
就这样,这伙人一帮用温度的角度,一帮从结构的角度,为人工降雨的理论铺好了路,后来经过多次飞机试验,他们的思路得到了验证,此后也在各国推广开来。 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在人工干预天气这块也早在 1958 年就开始搞上了,如今更是玩出了新高度,甚至气象局还专门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已经挂牌两年半了都。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主创团队:雨中跳舞亦是人生精彩 像新疆这样的棉花种植大户,也经常使用人工干预天气,主要每年 5-8 月是新疆冰雹高发期,怕冰雹给棉花打烂了。 光 2022 年这一年,新疆阿克苏地区就组织了 210 次人工防雹增水作业,往云层里打了一堆防雹增雨弹,这样就能增加云层中的结冰晶核,大块的冰雹就无法形成了,都会变成小的冰晶再化成雨落下。
除了炮弹,常用的人用降雨办法还有火箭弹、高射炮、飞机等。至于降雨的时候火箭、高炮到底打哪个,各地根据地理位置和采购标准不同,选的也不一样。像杭州这次就用的 BL1-A 型碘化银火箭弹,采购价一枚才不到一千八。
因为人工降雨虽然名为降雨,实际上用增雨来描述才更合适。因为这些炮弹之所以被一个一个发送到天上,目的是为了让有水汽条件的云能尽快结晶下雨。如果压根没这些水汽,那开多少炮也没用。 放到杭州这次也是,副热带高压在华东盘踞了这么久,最近才开始减弱,冷空气开始介入这里,使得高空环境变得复杂,太阳一晒地面一热就容易产生热对流,造成下午的阵雨。
那有差友可能就要问了,朝天上打这么多炮弹,掉地上不会砸到人吗?其实大概率不会,因为这些炮弹的弹头在天上会直接爆炸,压根不落地,还有一些弹头会带降落伞,炸完再慢悠悠飘下来,那不就砸不到人了嘛。 不过凡事也有例外,如果炮弹在天上萎了,变哑炮了,那确实还是会砸人的。
总之,下雨以后美美降温,是真的很凉快,而且这也意味着副高的能量正在减弱,毕竟已经立秋了,暑气即将过去。 但坏消息是,这也说明今年已经快过了 3/4 了。。。 本文来源:差评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