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会带来新的硬件产品,已经成了共识,但它们具体长什么样子,还没有一个答案。 推出 Ai Pin 被骂惨的 Humane,正在寻找买家收购自家业务;Rabbit R1,被曝光只是一个 Android app,可以在手机复刻部分功能。 胸口别的、口袋揣的都出局,现在,又有新的 AI 硬件盯上了你的耳朵。 Iyo One,一款 AI 蓝牙耳机,同名公司 Iyo 开发,由 Alphabet 旗下的神秘实验室 Google X 孵化。也是在这里,诞生了 Google Glass。 当初,Google Glass 惊艳登场又黯然停产,前后不过 3 年。顶着光环和压力的 Iyo One,会重复前辈的命运吗? 又又又劝你少用手机,声音是宇宙的中心 这款产品已经打磨了 6 年,Iyo 创始人 Jason Rugolo 选择了一个特别的发布方式:用 TED 演讲向公众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他戴着的圆形蓝牙耳机,就是 Iyo One 的原型,真正发布还要等到今年冬天。 演讲的开头,Jason Rugolo 讲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一次排队买快餐,他拍下了众人低头玩手机的瞬间,感叹世风日下。不过,他也是被手机缠住的、意志力薄弱的普通人。 怎么拯救你我他的手机瘾,前苹果高管打造的 Ai Pin 尝试回答过,它通过磁吸固定在衣服上,用自然语言交谈,能听能看能翻译,界面激光投射到手掌。 然而,Ai Pin 实测差评频出,响应速度慢到问个天气都要等 6 秒,回答问题经常不正确,手势操作和投影界面不好用,别说替代手机,更像挑战用户耐心的半成品玩具。 Iyo One 的外观和交互没有 Ai Pin 那么激进,就是一副体型更大的蓝牙耳机,没有屏幕,不搞手势,不搞投影,不搞触摸,专注于自然语言的语音交互。 你可能要问了,语音交互,也不是个新鲜事吧? Iyo One 说,他们是不一样的烟火,用户未来交互的,是由各种 AI agent(智能体)支持的音频 app,更懂你,全天服务你,你会感觉像和另一个人类交谈,不像 Siri 那样机械。 那些用手机处理的问题,Iyo One 能再解决一遍,有时候甚至更好。 创始人 Jason Rugolo 举了个例子,收到邮件或短信,不必拿出手机、滑动、打字,完全可以在坐着喝咖啡的时候,用耳朵接收信息。 这估计很难让国内打工人共情,用微信沟通是常态,不用看手机就能回消息,也不是什么让人心动的卖点。 Jason Rugolo 还在演讲现场演示了一个场景,用语音呼唤出 AI 助手 Q,让 Q 帮他缓解紧张。Q 分享了他父亲的短信,并按照他的意思回信,还讲了一个不太好笑的笑话。 未来 Iyo One 正式发布时,预计将有消息、电话、导航、音乐播放等语音功能,同时,它也希望打造一个独立于 Android 和 iOS 的语音 app 生态,欢迎开发者踊跃参与。 比如,了解个人学习风格还随叫随到的教育 app、收集全天饮食和锻炼信息并鼓励你别放弃运动的健身 app、生成个性化背景音让你放松或者集中注意力的 app,听起来都不错,但想法只是想法,不落地就没有价值。 Iyo One 还计划与 Spotify 合作,并引入 Google、亚马逊的 AI 助手。大公司也不能说加入就加入,得先让它们认同 Iyo One 是支潜力股。 同时,没有屏幕也意味着,Iyo One 并不适合运行 Instagram、TikTok 等 app。但 Iyo One 劝你反过来想,减少这些 app 的屏幕使用时间,专注当下,怎么不算一件好事呢。 就算没有 AI,也要做音频界的 Vision Pro 除了 AI 助手的功能,Iyo One 非常重视自身的基本素养。创始人扬言,就算没有 AI 功能,它也是一副出色的耳机。 这就明显拿 Ai Pin、Rabbit R1 祭旗了,去掉 AI 的部分,它们差不多就是美丽废物。反之,消费者不一定为 AI 买单,但可能为隔音、音质好、穿戴舒适买单。 Iyo One 是一款混合现实设备,自称「音频界的 Vision Pro」,内置 128 只各个方向的定制扬声器,音质上佳,支持头部跟踪,从空间的维度呈现音景。 最有意思的部分是,打开「沉浸模式」,Iyo One 可以模拟海滩、足球比赛、繁华街道等环境。闭上眼睛,你会觉得身临其境,仿佛声音就在耳边响起。 这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 Vision Pro 的空间视频,你能看见某人就在你面前似乎触手可及,你能听见雨滴落入湖水的声音,不过 Iyo One 只做声音的部分。 而在现实生活里,Iyo One 对声音的控制,甚至超越了 AirPods Pro 2 的自适应音频功能。 不是耳机根据你所处的环境自动微调你的音频体验,而是由你命令耳机怎么调整,听见想听见的声音,屏蔽不需要的声音,主动权在自己手里。 创始人在 TED 演讲现场展示了一段模拟场景。嘈杂的餐厅里,一位女性和一位男性隔着桌子聊天,几乎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这时候,用语音命令 Iyo One,增强面前的声音,对谈的声音变大了,但旁边婴儿的哭闹声也变大了。 然后,命令减少婴儿的声音,耳根清净了一点,但还是听不清男性的声音。再命令只听他的声音,整个世界仿佛都明亮了起来。 更加神奇的是,男性是在用西班牙语说话,Iyo One 可以按要求实时转译为英文,还保留了西班牙语的腔调,仿佛看到了 GPT-4o 的模样。 这一系列变化,同时用到了波束成形 app,计算听觉场景分析 app,机器学习去噪 app,AI 转录、翻译和保留风格的文本到语音 app。 AI 助手其实各家硬件产品都在做,用在锻炼、购物、翻译、聊天等场景,只是装在不同的壳子里。 相比 AI 功能,Iyo One 的沉浸式声景相对更有新意也更实用,已经可以想象戴着它上地铁和下馆子的场景。 做 AI 耳机,还是往耳机加 AI,这是个问题 一款好的耳机加上懂你的 AI 助手,值多少钱? Iyo One 的 Wi-Fi 版 599 美元,蜂窝版 699 美元,和 Ai Pin 不相上下。AirPods Pro 2 卖 249 美元,对比下来都显得库克有良心。 不过,Iyo One 挺谦虚,表示首款设备如果能卖出数万台,就算成功了。 除了贵,Iyo One 还有一些因人而异的劝退点。 设计得太大,对于社恐来说不是好事,虽然考虑到了入耳的舒适度,戴出去还是非常扎眼,怕被路人的眼光追问这是什么。 耳机个头大,部分是因为电池大,保证更长的续航。与手机蓝牙配对,充电一次可以使用 16 小时,适合全天佩戴。但如果脱离手机,使用蜂窝模式,只能坚持大约一个半小时。 更为重要的是,初创公司想要设计出一款出圈的蓝牙耳机很难,有太多的大厂产品可以选择,苹果、三星、Google...... AirPods 曾被彭博社曝光,未来可能配备低分辨率的摄像头,收集周身信息,再通过 AI 处理数据,协助日常生活。虽然想法非常早期,不一定变现,但大厂对爆品进行 AI 化改造,往往比名不见经传的新品更有优势。 如果就是要加入时髦的 AI 功能,也不一定需要从里到外崭新的硬件,完全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好用才是真理,AI 功能也不求面面俱到,解决核心痛点就行。 比如,研发翻译软硬件产品的深圳公司 Wooask,推出了结合 ChatGPT 的新款触屏耳机 TransBuds A8,支持实时翻译 144 种语言,声音传到耳朵,文字则显示在屏幕。 除了翻译之外,A8 也有一些小亮点,双击耳机唤醒内置的聊天机器人,可以询问天气、交通情况等问题,但没有那么重要。 消费电子品牌 Nothing 也是这个思路,升级现有设备,而不是通过新的硬件重新发明轮子。 今年 4 月,Nothing 宣布,在 Nothing 手机安装了最新 Nothing OS 和 ChatGPT 的用户,可以直接通过 Nothing 耳机与 ChatGPT 对话,联网后捏住耳机便能激活。 捏住耳机就能和 AI 对话、问问题,本身就是很有意思的体验,但它不能呼叫某人、设置闹钟、播放音乐,搜索也较慢,某些方面还不如传统的语音助手。 好就好在,Nothing 不强迫用户接受 AI,如果手机上不用 ChatGPT,体验就不会有改变。 难道让既有的硬件 AI 化,就是唯一正确的路吗? 并不,伟大不能被计划,渐进性创新的只能短期获胜,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款全新的 AI 硬件想要成功,条件确实非常苛刻。 现有的 AI 硬件,处理器、续航、便利度等都不如手机,比如 Ai Pin 用的是四年前的骁龙处理器,运行的是 Android 12 定制版。 同时,我们也还没有看到,这些硬件如何以真正有用的方式让 AI 落地。演示再漂亮,实操就是很尴尬,Rabbit R1 连闹钟都没有,因为来不及做,计划在今年夏天的更新中推出。 哪怕我们迎来了 AI 时代,智能手机仍然具有巨大的惯性,因为它是更低成本的交互选择,可以内置 AI 应用,可以和有 AI 功能的硬件互动,用户未必有改变使用习惯的理由。 AI 硬件要想成功,应该更加了解我们,以手机无法做到的方式,解决原来解决不了的问题,甚至代为推理和执行,不仅仅是闹钟、音乐播放器、聊天逗闷子的。 不过,Iyo 创始人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们想打造的是一款音频计算机,开发依赖智能手机的设备可能更容易,但这也就断绝了很多可能性,不能建造新的计算机、新的用户界面。 从来如此便对吗,不对。但在真正的 AI 硬件到来前,可能要先见证成批的死亡。 本文来源:Appso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