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我的死亡。 这是 Anna Bertha Ludwig 看到自己的 X 光照片时不禁发出了惊叹。 那也是全世界第一张 X 光照片,让 Ludwig 以一种异世界般的方式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手指,上面的黑团则是她的结婚戒指。 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们里有不少人仍会着迷于 X 光影像。 它让熟悉的一切变得充满新鲜感,而对于我们不了解的,它则像一把隐藏钥匙,打开了我们不曾料想过存在的大门。 也难怪即便当 iFixit 已经通过拆机展现 Apple Vision Pro 里的每一个细节,科技博主也绞尽脑汁评测这个设备,当 Vision Pro 的 X 光视频释出时,我们还是忍不住会被吸引。 用 X 光看电子产品,我们能看到什么? 在我们的 Apple Vision Pro CT 扫描中,我们看到一个将设计放在一切之前的产品。 Vision Pro 里所有的一切都被切去棱角,最大程度地利用内部空间,丝毫不减损拉丝铝框架和层压玻璃前板的外部轮廓。 这次 X 光扫描内容的发布者 Lumafield 在分析文章中写道。讲得很有道理,但也算不上是特别新鲜的消息。直到配上 X 光扫描的内容�� 在不拆解,设备完好的情况下,X 光让我们可以一种最直观的方式看到 Vision Pro 工程设计的考究和对细节的执迷。 尤其当这次视频还同时展示了 Meta Quest Pro 以及 Quest 3 的 X 光扫描。相比之下,Meta 的产品采用了更传统的主板模式,毕竟是「经过时间考验且高效,特别是对于现成组件来说」。 这种「复杂精细」和「简约直接」贯穿了两个系列产品的其它部分。 如扬声器部分,Vision Pro 搭载的两个「AudioPods」围绕用户头部和耳朵几何构建出一个紧密精细的组件,而 Meta Quest 3 则显得更「经济」。 Vision Pro 中传感器、摄像头和芯片紧凑布满整个内部空间。 Meta Quest 系列则采用了高通骁龙 XR2 平台。 在 Lumafield 分析看来,两个系列产品不分高低,其工程设计差异更多地反映了其设计理念和定位不同: 一个是要挑战体验和设计上的极致,另一个是要在保持一定体验前提下,尽可能地让更多人用得起。 如果说用 X 光影像对比 Vision Pro v.s. Meta Quest 更像是产品哲学、差异的视觉呈现,那 AirPods v.s. 山寨 AirPods 就是让原本只能在表面「隔靴搔痒」的「找不同」游戏变成「一眼看穿」的痛快体验。 去年 11 月,Lumafield 的市场营销负责人 Jon Bruner 在 X 上分享了正品 AirPods Pro 和两款山寨品的 X 光对照图: 和山寨 AirPods 相比,正品 AirPods Pro 采用了小型纽扣电池,更小也更安全。相比之下,山寨品采用锂电池,不那么安全之余,也会让耳机更笨重。 毫无意外,正品 AirPods 内部整体更紧凑和复杂。 苹果三代 AirPods 之间的差异,在 X 光下更直观 同样的,看似一样的真、伪 MagSafe 2 电源适配器,来到 X 光下,也展现出完全不同的内部构造: 在这趟愉悦的视觉之旅后,我不禁好奇这一切都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有人用 X 光去扫描电子产品?这一切的确很有趣,但没理由一切真的只是为了「好玩」吧? 于是我开始去了解 Lumafield,拍出这些 X 光视频照片背后的公司,没想到居然还看到了「iPod 之父」Tony Fadell 的名字。 「X 光视觉」,产品设计的利器 一看到这个扫描仪,我就说「我最快能什么时候给你们投资?」 因为说到底,要去想象和理解由原子构成的事物的细节是非常困难的,尤其当你每次都要拆解和重新组装它们的时候。 Tony Fadell 在一个 Lumafield 发布的视频中说道。他是打造工业级扫描仪的初创企业 Lumafield 其中一位投资者。 这个果断也来自于他在苹果做 iPod 时曾经历过的「惊慌」。 Fadell 回忆道,最初当 iPod Nano 刚出来时,团队预想到人们肯定会带着这个又薄又小的新设备到处去,也就是说,他们也会把 iPod Nano 放裤袋里,然后一屁股坐下去。 于是他们创了个「屁屁测试(butt test)」 —— 看用户坐下去后,iPod Nano 机身弯曲会如何影响内部零件和运作。 但要怎么在「不毁灭犯罪现场」的情况下看清差别呢?只有 X 光了。 我们之前也有用过 X 光扫描仪,但是在这个时刻,才终于让 X 光扫描仪变成一个「必需」。 的确,当苹果在 2005 年推出 iPod Nano 时,市面上已经有工业级的 X 光扫描仪,但定价非常高。 长久以来,能用得起高精度工业 CT 扫描仪的都是像航天公司或大型医疗设备公司这种对精度要求极高的企业。 而对于这些客户来说,它们不需要更便宜的 CT 扫描仪,它们需要精度越来越高的扫描仪。 事实上,连苹果都是在做 iPhone 设计的时候才终于愿意花大钱购置了自己的 CT 扫描仪。 从来都没有市场压力让行业去把价格拉下来,让这个技术能触及更多人。 Bruner 在一次采访中说道。 但 Lumafield 的创始人 Eduardo Torrealba 看到,「普通」的产品设计也需要 X 光的「透视力」。 创业前,Torrealba 大部分时间都在为企业做原型产品,遇上过很多生产出来就是「不妥」的情况,用拆解或用锯锯开的方式效率过于底下。 于是,他在 2019 年联合创立了 Lumafield,把工业级的技术稍微「降级」,让硬件和软件都更「敏捷」。 Lumafield 的 Neptune 扫描仪一年订阅费用约为 5.4 万美元,购置同等级工业设备的价格就要去到 75-100 万美元。 软件方面,Lumafield 的软件甚至可以直接在网页端使用,并且提供了各种为产品设计打造的「付费功能」,如专门检测哪里存在孔洞的功能。 虽然成立时间不算长,Lumafield 已经积累了不少不同行业客户。 其中一个被放在官网的典型案例就是欧莱雅。 欧莱雅有一款产品的包装设计虽然通过了传统的质量测试,但就是会有漏液的问题。 直到 X 光扫描后才发现瓶颈里有一道 100 微米(人类头发粗约 70 微米)的凹痕,那导致了泄露问题。 运动鞋品牌索康尼则用 Lumafield 的 CT 机来看运动鞋表现,这里解决的痛点更「粗暴」。 它帮助我们减少了样本成本,因为我们不再需要将鞋子切开来检验。我想要这样技术 20 年了。 索康尼的产品工程总监 Luca Ciccone 说道。 而在 Tony Fadell 看来,这项技术普及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设计师找 bug,更在于改变设计的过程,让设计师「看」到更多。 虽然这一切技术和应用都非常实在,但 Lumafield 不可不说的「优势」还是在于和大众沟通上。 正如前面提及,Lumafield 在市场营销上会去做非常亮眼的视频,将消费者喜欢或者熟悉的产品放在 X 光下,输出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 同时它也特别懂「追热点」。当 Stanley 杯子陷入含铅争议时,Lumafield 也快速跟上,用 X 光分析了一轮。 甚至在 Lumafield 还不能特别高调宣传的早期,这家公司已经建了一个「Scan of The Month」网站,每个月分享一个日常事物的扫描 —— 乐高小人、Gameboy、拍立得、咖啡壶等等都被透视了一番。 我们日常生活里充满了工程学的奇迹 作为好奇心极强的工程师,我们想理解生活周围一切的细节是有多么美丽。 我想,这也是它们吸引我们的原因。不断精进和颠覆的技术让人兴奋,生活的日常也同样迷人。 文章来源:爱范儿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