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要闻 > 科技> 正文

智能手机的「全面屏」作业,又得等着「抄」苹果的答案?

钛媒体 整合编辑: 黄安莉 发布于:2023-11-28 17:24

2007年,iPhone的发布,掀起了智能手机的新篇章。而后的十六年间,各大手机厂商都在寻求科幻电影中展现的智能手机的最终解—更强的性能、更优的手感以及更佳的显示效果。

就目前市场的产品来看,性能上的提升最为明显,旗舰机更是出现了性能过剩的表现。在5G以及影像时代来临之前,智能手机的手感也几乎是做到了完美的体验,只是后期随着手机的内部需要塞下更多的元器件,导致手机成“砖”。不过,伴随着钛金属等新材质的应用,手机的重量和手感也得到了改善。

至于显示效果,更高素质的手机屏幕,让用户的眼睛变得挑剔,但“全面屏”说了好多年,却依旧是个“伪概念”。从最初的上下大边框,到后期的窄边框,中途智能手机一度实现了真全面屏,但代价是体验上的缺失。在手机需要塞进更多元器件的当下,我们看到挖孔屏成为绝大多数手机厂商的选择,即便是苹果,也只是从“刘海屏”进化成“药丸屏”。

对于全面屏来说,唯一的阻碍就是前置摄像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这几年也出现了多个方案,但最终都只是探路过程中的插曲。要说现在最接近全面屏形态的,当属屏下摄像头,日常看上去就是一整块屏幕。但是,就技术和实际的体验来看,屏下摄像头仍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是一个为了全面屏而妥协的解决方案,并不是锦上添花的技术。到了2023年,也就三星、中兴和旗下的红魔游戏手机在坚持使用。

“可能大家也都在等苹果的答案”,一名产业链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屏下摄像头牺牲了太多,这两三年内都不会是一个好的选择。”值得注意的是,日前,有报道称,苹果将在明年的iPhone16 Pro上采用屏下Face ID单挖孔设计,到了2027年将采用屏下Face ID+屏下摄像头。

“苹果就是行业的风向标,并且对体验和供应链有着最严苛的要求。屏下摄像头的方向是对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品牌都能够成为引领者的,有些品牌就是太着急了。”

为了全面屏,都做过哪些尝试?

从0到1,从无到有,智能手机的全面屏化也不是只有当前看到的屏下摄像头方案。为了博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市场,从全面屏概念提出的第一天开始,手机军备竞赛便已打响。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段“甜蜜”的探索期,国产手机厂商占据主流。

小米MIX

说起全面屏这个概念,还要追溯到7年前的小米MIX发布会,当时小米MIX也被小米自己称为世界上首款全面屏手机。从解决方案上来看,小米MIX一改过往的设计逻辑,将前置镜头放在了下巴处。的确,小米MIX的设计方案让市场眼前一亮,但正面仍谈不上是一整块屏幕,大下巴的观感和大家期待的全面屏还有差距。

小米MIX之后,vivo在2018年带来了升降式摄像头的方案,NEX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一款全面屏手机,升降式摄像头也成为那时的主流方案,后续引来荣耀、一加、OPPO等多家品牌的跟进。

vivo NEX

依稀记得,那时大家都在宣传自家升降摄像头的可靠性,并且还提供了升降音效等各种玩法。不仅如此,升降式摄像头在防盗用上更有优势,后台App有没有侵犯用户隐私,一眼明晰,在当时还引发了不小的讨论。

在同一时期,除了升降式摄像头,包括荣耀、小米还推出了上下滑动的全面屏解决方案,不仅解决了前置挖孔的问题,滑盖式的操作方式还能给用户解压。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容易积灰,防水性能也差,做工方面也更容易出现瑕疵。

荣耀Magic2

与此同时,努比亚、vivo还都推出过双屏解决方案,通过背面增加一块屏解决了自拍问题,使后置镜头也承担着前置自拍功能。不过,这种双屏方案不仅增加的成本更高,在可靠性、续航、发热上也都不占优。

总的来说,在2018年出现的几个全面屏解决方案,最终市场选择了升降摄像头。次年,可以看到主流的手机品牌大多也都是采取了这一设计。直到今天,还有消费者感叹,为何升降式摄像头的方案没能延续下来。

其实原因很简单,升降式摄像头虽然方便,但是由于其较为复杂的机械结构,需要占据更多的手机内部空间,还让手机变得更厚。随着2019年年底5G正式商用,以及影像时代的到来,手机内部需要塞进去更多的元器件,拍照模组也要占据更多的空间,导致没有多余的空间给前置镜头了。

在性能和综合体验下,手机厂商和市场都认为全面屏相对来说不再那么重要,后期便看到刘海屏、挖孔屏成为主流,并一直延续到今天,只是挖孔的数量以及位置有所区别。

屏下摄像头,全面屏的进阶答案

升降、滑盖这些机械式解决方案,终究还是因为体验或者结构上的不足,并未引领全面屏时代的到来。而屏下摄像头方案的出现,则是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的进阶答案。

屏下摄像头,顾名思义,就是将摄像头隐藏在手机屏幕下方,实现全屏显示,但又不耽误前置摄像头的使用,也不会出现挖孔,保证了屏幕的完整性。在需要前置自拍时,摄像头区域“变成透明”,可以让光线穿过屏幕。但难点就在于,如何平衡好屏幕显示与拍照效果。

将摄像头藏在屏幕下,是一项要求很高的技术活儿。相关产业链人士向我们介绍,一是要解决透光率的问题,AMOLED屏幕的偏光片、PI基板、TFT驱动线路层等都对透光率会造成影响,使得外界的光进来后被削弱,导致前置镜头捕捉到的光量少,这也是摄像头能正常工作的要求;二则是衍射问题,使得前置镜头的成像质量不高,拍出的照片像是有一层雾一样。

这两个问题是屏下摄像头发展的核心难点,一旦没有处理好,不仅仅是影响了成像效果,就连显示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出现“纱窗效应”。摄像头区域和屏幕的其它区域会看起来有明显的差别,视觉观感上也达不到真正的全面屏效果。

红魔9Pro

截至到现在,小米、中兴、红魔、三星等品牌均已发布屏下摄像头产品,在屏幕侧,京东方、TCL华星以及维信诺成为背后的国产供应商。其中,小米用的是TCL华星的屏幕,中兴、红魔则是维信诺和京东方均搭载过。

从此前的发布产品来看,初代的屏下摄像头为了解决透光率的问题,采取的是最简单粗燥的降低像素密度的方式,以保证像素间可以有更多的光可以穿过。

“前两代都是降低PPI,也被我们称作是不成熟的方案,最大的弊端就是屏下摄像头区域的和正常屏幕有个很明显的界限,肉眼很容易就能看见”,某品牌研发人员对钛媒体App表示,“基本大家都是在第三代技术阶段,可以不用去降低PPI了,通过对电路的重新设计,来提高屏幕的透光率,再加上软件算法的调试,提升拍照效果。”

从目前公开的方案来看,为了不降低PPI,各家也都是采用了不同的排列方式。其中,京东方是“一驱一”技术,即一个像素电路驱动一个OLED像素单元;TCL华星则是重新设计电路排布,并减小了发光像素的大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已经落地的小米、中兴、三星等品牌,OPPO、vivo、华为、魅族等厂商,也都曝光过关于屏下摄像头的相关专利。只是,直到今天,也没有落地量产。

全面屏也有“副作用”

又等着“抄”苹果答案?

按照常理来说,市场不会拒绝一块真全面屏的产品,如果终端表现不出彩,只能说明还未达到真正的技术成熟点,屏下摄像头显示与拍照成像效果二者之间的矛盾,仍没有找到一个调和的点。

从目前在售的屏下摄像头产品来看,红魔是定位游戏手机,用户对自拍的需求相对较少,而全面屏的显示也能提升游戏体验。三星Galaxy Z Fold5是大折设计,外屏也有可用来自拍的摄像头,内屏的屏下摄像头更多的是为了保证大屏的整体性,整体使用上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之所以屏下摄像头的产品有限,以及基本都是应用在对自拍需要较少的产品上,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其“副作用”。

一是显示效果,在强光下以及长时间使用后,屏下摄像头区域还是有差异性,影响观感;二是拍照方面,即便是现在迭代的技术,在透光率上还是差些火候,雾化、涂抹感等等;三则是成本,现在的屏下摄像头的屏幕依旧停留在1080P阶段,但成本却赶上了2K屏幕。众所周知,现在中端旗舰都用上了1.5K,“在屏幕素质和不完善的全面屏之间,大部分人还是会选择前者”,上述产业链人士指出。

当然,除了屏下摄像头自身的技术不足外,现在挖孔屏对用户的体验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也是关键原因,尤其是苹果推出了灵动岛之后,多家手机厂商也都有计划跟进“抄答案”,之前看着碍眼的挖孔,反倒是被赋予了新的角色,成为体验的加分项。

此前,市场有消息称,iPhone会逐步放弃灵动岛,但就目前的市场反馈来说,灵动岛带来的便利已经成为iPhone的卖点之一,即便是未来屏下Face ID量产,摄像头也会有开孔,灵动岛也依然会存在。不过,当苹果在屏下Face ID和屏下摄像头技术都成熟后,灵动岛会以什么形态出现就不清楚了。

以苹果的做事风格,技术只有在经过无数次的打磨后,才会落地量产。有消息指出,到了2027年,苹果将采用屏下Face ID+屏下摄像头,但也只是个保守的时间点。

对于智能手机来说,需要全面屏这一新的技术形态,也是刺激市场增长的推动力。但是,就目前屏下摄像头的技术成熟度来看,仍就只是个妥协的答案,舍弃了高分辨率、成像效果等。或许,全面屏的答案还需要苹果给出。当然,也不排除这一次国产厂商能够弯道超车。

本文来源:钛媒体

钛媒体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推荐 手机 笔记本 影像 硬件 家居 商用 企业 出行 未来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