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国庆假期的回家、出行高峰,你是不是又抢不到票?
整个9月中下旬,关于抢火车票的话题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而这其中最为争议的当属第三方平台的抢票加速包。
“终于抢到票了,就是买加速包多花了几十块钱。”准备国庆假期回家的小李,自己定闹钟蹲点的同时,也花了数十元在第三方抢票平台购买了加速包抢票。
然而最后结果是自己蹲点没抢到票,第三方平台加钱的却帮抢到了,这也让他吐槽12306不如第三方平台给力,正常抢个火车票还要加钱,但抢到票的结果也让小李不再计较这多出来的几十元钱。
像小李这样的情况可以说不在少数,所以舆论场中也有大量质疑12306以及第三方平台抢票加速包的声音。
“抢票特权”、“赚黑心钱”、“抢票不透明”之类的大锅就这么扣在了12306头上,这也导致12306需要不断出来发声,澄清第三方抢票平台跟自己毫无关系,所谓加钱购买的加速包也并不能获得任何抢票特权。
其实第三方平台的抢票加速包并不是个新鲜玩意,甚至从移动互联网时代刚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存在的“古董”级玩法,而12306,其实也一直站在这些抢票软件和加速包的对立面。 时间回到被称为移动互联网元年的2010年,12306网站上线了;2011年,所有的旅客列车实现了互联网售票;2012年,自动取票机出现,线下代售点开始减少;2013年12306手机App也正式上线。起早贪黑去火车站窗口排队抢票的方式逐渐成为过去式,线上抢票的大幕由此拉开。
虽然购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每到国庆、春节等长假节点,总会出现需求远远大于供给的情况,就如同窗口买票会遇到加价兜售火车票的黄牛一样,线上抢票一样会出现类似的黄牛。
线上“黄牛”,也就是所谓的抢票软件、抢票插件,最开始的口碑并不差,毕竟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能提升用户的抢票成功率和体验,而且基本主打一个免费使用,甚至还收获了不少拥趸。
这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便是360浏览器发布的抢票插件“360抢票王”,这是早在2013年就已上线,免费开放给用户使用的抢票功能插件。
看看当年360抢票王的功能描述,比如“火车票预约”功能,用户不需要时刻紧盯屏幕,提前通过360浏览器、360手机助手、360手机卫士等平台,设置好预约购买火车票的时间,系统会提前发出提醒,还可以“一键抢票”帮用户不断刷新余票并预订。
彼时的各类抢票软件、插件等平台,核心还是从工具属性引流的流量思维模式,以免费开放的形式吸引用户流量,再通过用户规模数据的增长来提升商业故事的含金量,引入更多的资本筹码,或者以广告的形式完成流量变现。
比如主打手机、电脑同步抢票模式的360浏览器,宣称能进一步提升用户抢票成功的概率,其移动App由此创下了新增3000多万用户、打败谷歌挤进浏览器排行榜第四的亮眼战绩。
不仅是360,百度、搜狗、UC浏览器等都推出了功能相近的免费抢票插件和服务,“免费”似乎是各家商业竞争中达成的一种默契,毕竟在旗鼓相当、互为替代品的情况下,收费便意味着最先出局。
转折似乎从2013年开始,12306手机App上线后,携程、同程艺龙、美团、飞猪等平台旗下的移动端抢票应用,以更完善的生态,更流畅的使用体验和场景需求逻辑等优势,很快便抢走了传统浏览器抢票插件的风头。
随着抢票平台的变迁,“免费”的商业逻辑也被彻底摒弃。由于火车票销售价格透明,票价本身无利可图,平台们需要想别的办法来盈利,抢票加速包也就应运而生了。
其中十分典型的便是携程收购的智行火车票。根据电商在线相关报道披露的信息,2016年,智行火车票开启了付费“加速包”和“助力抢票”的玩法。与拼多多靠着“砍一刀”吸引大量新用户的逻辑类似,智行火车票也通过“助力抢票”等玩法成为了火车票App的榜首。
从如今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家平台也基本开启了复制粘贴的模式,加价抢票的产品逻辑区别并不大,比如设置不同的抢票速度,从高速到光速对应不同的加速包数量;又比如划分白银、黄金、铂金、黑钻等不同的等级,对应1~2倍的抢票速度加成。
还有什么全能抢票、专人抢票、双通道抢票等等,各式各样的描述词汇背后其实有着共同的核心逻辑,“加钱才能抢到票,加得越多,抢到票的概率就越大”,主打的就是一个制造焦虑,诱导用户付费。
更为夸张的地方在于,如果是行之有效的付费服务,那还能用技术变现的商业逻辑来解释,但问题就在于,这些收费的抢票加速包,可能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局。
过去多年里,由于第三方平台们对于抢票加速包的技术原理讳莫如深,业界并没有相关实锤来指出抢票加速包是否有效,但如今12306站了出来,揭开了这些平台的遮羞布。
据央广网报道,12306官方客服人员表示,无论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还是12306候补,都要通过12306铁路后台。加速包没有用,如果后台识别到提速软件多次侵入网站,可能还会对该订单造成卡顿。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也明确表示,任何用户没有优先购票权,在第三方平台购买的任何价格的加速包,都无法实现优先购票。
对于抢票加速包这一商业模式,有律师也表示存在两大法律层面的核心问题。
首先可能存在扰乱市场秩序的问题,网络售票渠道的开通本意是为了营造公平、公正、便利的购票环境,使用抢票服务就意味着插队,破坏了购票规则,抢票软件本身也具备一定的破坏性,会伤害整个购票系统的安全及效率,这对其他消费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另一方面,抢票软件公开宣传的不同级别加速包、不同VIP加速权益对应的抢票成功率,如果没有真实数据支撑,无法提供相关证明,也存在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
不难发现,相比于早期免费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抢票插件而言,如今的各类第三方抢票平台、抢票加速包们,早已变了质。 不过聚焦到故事的另一个主角12306来说,第三方抢票软件也并非没有“功劳”。
实际上无论12306还是相关主管部门,都并未对这些第三方抢票软件实施一刀切式的打压。例如据《中国企业家》杂志报道,2013年春运前夕,工信部曾打电话给相关企业了解情况,但据称目的也仅是要求他们关注网上流量情况,避免因抢票插件造成网络拥塞,大方向仍是“共同研究有效的方法,帮助广大群众能够顺利购票”。
基于此业界也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各类抢票插件、软件也倒逼了12306的发展,无论从流畅性、便利度还是各种与用户体验相关的方面,12306的进步有目共睹,这其中也有抢票软件们的一份助力。
比如12306堪称“王炸”级功能——车票候补,就被网友们戏称为官方的“抢票”服务。
不过虽然车票候补功能可以达到与第三方抢票加速包类似的结果,但从技术逻辑上来说二者完全不是同类产品。
有业界人士表示,所谓的抢票加速包,就是抢票平台使用企业级的宽带网络,通过技术手段来代替你去密集访问12306的官网,这比用户个人手动去刷票、抢票有着更高的成功概率。
这样的技术功能对于互联网大厂来说并不需要多高的开发成本,而且理论上的确可以提升抢票成功率,但现实中为何12306如此笃定地定义为“无用”呢?
回想一下刚刚12306客服提到的一个细节,“如果后台识别到提速软件多次侵入网站,可能还会对该订单造成卡顿。”
对此有业内分析观点指出,12306的系统可以捕捉到那些频繁访问服务器的异常账号,判定其存在违规行为或是异常侵占12306的正常服务器资源后,会对该账号做出一定的限制举措。
当然,这一说法并未得到12306或其他官方机构的验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使用第三方平台的加速包服务不仅不会获得抢票优先权,甚至还有可能弄巧成拙,降低自身账号的抢票成功率。
那么用户想要抢到票应该怎么办,答案自然就是之前提到的“王炸”功能,车票候补了。
根据12306官方公布的信息,车票候补服务是指用户在通过12306网站和APP购票时,如遇所需车次、席别无票,可自愿按日期、车次、席别、预付款提交购票需求,售票系统自动排队候补,当对应的车次、席别有退票时,系统自动兑现车票,并将购票结果通知购票人。
简单来说,在车票公开发售后没抢到票的用户,可以马上在12306平台上提交候补登记,一旦有人退票、改签出现余票的情况,系统会根据登记候补的顺序来依次安排车票兑现。
实际上所谓的第三方抢票加速包,并没有更多的所谓专属渠道可言,也都还是会回到12306的余票监测、代抢、候补等功能上,跟用户自行登记候补区别不大。当然,最大的区别便是第三方平台会收取用户一定的加速包费用,而12306平台的候补功能则是完全免费。
在最近半个月的抢票热议话题中,每每被问及如何抢票时,使用好候补功能往往是12306给出的核心解决方案之一。与第三方抢票平台制造焦虑、宣传诱导付费的画风不同,12306主打的便是“大实话”风格。
比如12306方面对媒体坦言,候补人数多少或概率高低与能否续候补成功没有直接关系,更多是看其他旅客的退票或改签情况。即使候补人数少,但没人退票或改签,也无法候补成功。候补订单的成功概率也与旅客提交的时间早晚有关,并不存在任何加钱、加价就能提高概率的情况。
对于候补功能,国铁集团也曾公开表示,该功能运行稳定,候补兑现成功率达到75%以上。候补功能只是12306不断发展完善的一个缩影,另外还有网站、App使用的流畅度提升,服务器的稳定与扩容,点餐、连坐、优先靠窗等细节功能的丰富等等。
也正是由于12306自身的不断完善,早期的抢票插件也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比如2020年9月,前文提到的早期主流抢票平台之一的“360抢票王”宣布正式下线,理由是12306官方经过不断优化,已经可以满足广大用户绝大多数需求,而“360抢票王”无法再给大家提供更多的帮助。
看到这里,那些还在打着抢票加速包名义圈钱敛财,甚至直接就欺诈消费者的所谓抢票平台,是不是也该有样学样,回头是岸了? |
原创栏目
IT百科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