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吉利整合,会是极越最好的出路吗?

虎嗅网 整合编辑:太平洋科技 发布于:2024-12-12 12:18

又一家车企被陷入讨债风波。12 月 11 日,极越汽车被传拖欠供应商款项 36 万元引发了舆论,不仅如此,极越近期还被传出将大规模裁员,比例高达 40%。

从年初的高合暴雷,再到合创、爱驰、哪吒、极越等新势力车企传出危险信号,裁员、降薪、停产成为 2024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状的切面之一。

新势力车企接连陷入经营困境的背后,其实是行业竞争加剧的市场结果,随着淘汰窗口期收窄,车企们都在争取留在牌桌的最后实际。自救,成为新造车企业突围的关键。

行业进入淘汰倒计时

2024 年再度刷新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大多数主机厂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

从直观的数据来看,2024 年1-9月,中国汽车行业的总收入为73593亿元,同比增长3%,但行业利润率仅为 4.6%,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利润率 6.1% 的平均水平,并创近 10 年新低。

体现到车企经营层面,无论是以 BBA 为代表的传统豪华品牌,还是自主车企、新势力等,都难以避免受到行业浪潮的冲击。

今年前三季度,奔驰、宝马同比下滑了 31.4%、35.8%,奥迪营业利润同比下降了 54.57%。中国市场表现也有所下滑,国内销量分别下滑 10.2%、13.1%、8.6%。

国内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同样压力不小。截至11 月,仅有比亚迪、零跑、小米率先达成年度销量目标,其它车企无不在目标线外徘徊。

“增收不增利”几乎是多数车企业绩报告的写照,市场竞争加剧的同时叠加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汽车行业利润被稀释,车企的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数据显示,今年前八个月,常规燃油车型平均降价幅度达到 11%,纯电动车型降价幅度高达15%。

财务压力直接导向经营层面,车企们收到不同程度的冲击,而部分根基不稳的新势力车企甚至出现了生存危机。

大众汽车集团计划关闭位于德国三家工厂并裁员数万人,这是该公司 87 年历史中最激进的重组举措。据官方透露,与疫情前相比,大众在欧洲的年销量减少了50万辆,大约相当于两座工厂的产量,从而导致业务重组。

同样在 11 月,福特宣布将在2027年之前于欧洲再裁员14%,涉及约4000名员工,包括英国的800个工作岗位和德国科隆工厂近3000个岗位。

“智能电动汽车产业资格赛最激烈最残酷的阶段已经来临,两三年后只有少数优秀企业能生存下来。”蔚来创始人李斌曾下如此判断。另外,小鹏汽车CEO何小鹏也曾表示:“2024年是中国汽车品牌进入‘血海’竞争的第一年,也就是淘汰赛的第一年。坚信未来的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会进入淘汰赛阶段。”

年初高合爆雷,年中合创汽车大裁员,年末哪吒、极越被曝拖欠账款、裁员等消息,都并非偶然事件。

新能源汽车行业进入淘汰倒计时已是行业共识,在新一轮的洗牌中,下一家倒下的又会是谁?

争取留在牌桌的机会

在悬崖边缘的车企都在自救,没有人愿意下牌桌。

在停工停产之后,高合汽车的高管一度在直播平台上进行带货寻求脱困,但并未起效。而后高合汽车母公司进入预重整环节,积极寻求战略投资人,但现实却远比预期更为严峻。

爱驰汽车则是找到了救命稻草。11月22日,美国SPAC公司哈德逊收购(Hudson Acquisition)发布公告,称将与爱驰欧洲公司签署合并协议,双方成立名为EUROEV的新公司,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哪吒、极越同样在求生边缘。就在上周(12月6日),哪吒汽车直接换掉 CEO 张勇,由董事长方运舟主导经营,在方运舟发布的全员信中,宣布将实施六大改革举措,将海外市场作为重点发力方向。

在舆论风波下,夏一平同样发布全员信,提出四项整改举措——

1、坚持核心技术的长期投入以保持领先优势;

2、加强销售和服务能力建设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3、合并职能重复的部门与岗位,变革低效的内部工作流程;

4、削减短期内无法提升财务表现的项目。

极越的“自救举措”更像是面上功夫,对于极越的未来发展规划、核心的销量问题,以及热议的裁员、拖欠账款等问题均无回应。

“下一步该怎么走”是极越汽车亟需直面的问题,夏一平没有给出答案,但已有网友教夏一平当CEO,提出极越整合进吉利的可能性。

这并非空穴来风。透视极越汽车的股权架构,极越的最大控股方为浙江吉利产投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达 65%,拥有更多决策权和控制权。

与此同时,吉利的整合行动还在继续。自9月20日吉利发布《台州宣言》以来,吉利全面进入战略转型阶段,开始强调“聚焦整合”,先是推动几何品牌并入银河系列,而后宣布领克并入极氪。

在聚焦整合的过程中,极越被彻底整合进吉利体系也在情理之中。对极越来说,这或许也是最佳出路。

从拖欠账款可以看出,极越的资金压力并不小,如果参与到吉利内部整合中,其在资源及资金方面或可得到保障,能够在短期内止血。同时,借由吉利成熟的制造体系,叠加极越积累的智能化优势,其不是没有再出牌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市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激战时刻,任何一家车企的倒下、出局都不让人意外。随着淘汰赛时间窗口逐渐收紧,晋级的名额已经不多。在这场全行业的淘汰赛中,没有玩家拥有直通卡,但即便是挣扎求生,只要在能够留在牌桌上,就能有一线生机。

本文来源:虎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最新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汉L/唐L上市,比亚迪在20万级市场投下“深水炸弹”

比亚迪推出新能源车型汉L和唐L,搭载超级e平台和天神之眼B高阶智驾系统。汉L创下多项全球第一,充电速度超过特斯拉V4超充桩;唐L性能突出,破百加速仅需3.9秒。两款车均有竞争力的定价策略,并提供豪华配置。比亚迪将面临来自BBA以及新势力品牌的激烈竞争,挑战依然存在。

比亚迪 | 汉L
美国新造车,正排队破产

"美国新造车公司Nikola即将面临破产,被称为卡车界的特斯拉。根据华尔街日报,Nikola正在讨论多个战略转型方案,包括出售核心资产、全面重组或申请破产保护。原因是公司资金紧张,股价已跌至54周以来最低水平。自2020年上市以来,Nikola的股价缩水99%以上。

Nikola | 破产
比亚迪距离华为还有多远?

比亚迪距离超越华为还有多远?根据2023年和2024年的收入差距,华为与比亚迪之间的竞争正在加剧。尽管华为在重回巅峰,但比亚迪正在崛起成为电车之王。两家公司在研发投入、净利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都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此外,比亚迪正推出智驾天神之眼,并计划在2025年发布21款智驾车型。

比亚迪 | 华为
百万国车卷什么?聊聊尊界/仰望/蔚来ET9的黑科技悬架

2025年,国产汽车迎来标志性节点,仰望U9、尊界S800和蔚来ET9备受瞩目。它们的悬挂系统具备颠覆性优势,有的展现出卓越的越障能力,有的凌波微步般平稳,还有车型能载着香槟塔通过减速带。本文详细解析了这三家车企的悬挂技术特点,并分享了试驾蔚来ET9的真实体验。

悬挂系统 | 主动悬架技术
一场发布会20个名字,车企们仿佛在写网络小说。。。

车企起名梗引发讨论:新车配置名称越来越难记,数量多且叫法不一。这种方式是否过头?配置名变得更复杂、硬核,难以理解和记忆。油车时代的命名逻辑相对克制,时间的威力帮助人们记住品牌标签。电车时代迭代速度快,给每个设计或技术都起新名字导致消费者无法消化和记忆,并干扰之前的叫法。

配置命名 | 技术复杂性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