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过一句话,还挺有意思。
说如果全球只剩下一家车企,那一定会是本田。
这句话的依据是本田有不少黑科技,产业链涉及甚广,从发动机、变速箱到摩托车汽车甚至飞机,都有本田的身影,这也就有了“本田大法”的说法。
一个事实是,本田的技术优势肯定是有,但是面对中国市场,本田说不慌是假的。2024年过半,很多中国车企都在晒成绩单,同比是不同幅度大涨,但本田的数字并不好看。
6月份,本田在华销量为68966辆,同比大跌39.04%,缩水近4成。1-6月份,本田在华的累计总销415906辆,同比下降21.5%。
目前本田在国内的两家合资企业,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并没有单独发月度销量,不难看出,销量都在下滑。
眼下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打得火热,也不免和外资品牌短兵相接,中国车市被拖向了新的战局。
昔日的本田大法,似乎失去号召力了。
01
销量大跌,爆款“不爆”
其实从越来越简单的销量战报就能看出,其销量越来越不好看,热销时,详细到包含了具体各个车型的成绩,如今却是点到即止,对外只有合计销量和年度累计销量。
从今年的累计销量上看,本田汽车1-6月累计销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1.5%至415906辆,其中,广汽本田减少26.5%,为216532辆,东风本田减少15.1%,为199374辆。
拆分单月销量后,除了1月份不错,其他月份销售都相当低迷。其中1月份的销量为100,960辆,同比增长了57.3%;到了2月份,直接腰斩过半,仅45498辆,同比下跌38.6%;3月销量60449辆,同比下降26.3%。
即便是进入二季度,本田销量依然不高,4月终端销量73831辆,同比减少22.2%;5月份终端销量66,202辆,同比下跌34.7%;6月份销量则为68,966辆,环比虽有所增加,但同比下降却高达39%。
而且,2023年已经是本田在华业绩连续下滑的第三年,但按照今年上半年的趋势,2024年或将延续去年的走势。
本田中国没有说明销量下滑的原因,但从销售结构中不难找到答案:曾经的爆款开始落寞。
今年1-5月份,本田中国累计销量前三的车型分别为本田CR-V、雅阁和思域,销量分别为7.23万辆、5.44万辆和5.33万辆,皓影和型格次之,分别为4.25万辆和3.91万辆。
不过一个事实是,在新能源车渗透率已经超过50%的今天,燃油车已是越来越难卖。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5月份国内的乘用燃油车销量为863000辆,较去年同比减少24.5%。大盘走低,以燃油车为销售主力的本田结果可想而知。
以本田5月份的在华销量为例,本田仅有雅阁、CR-V、皓影三款车型月销量破万,而旗下24款车型中,月销量不到2000辆的多达16款。
特别是曾经热销的思域、飞度、XR-V等车型如今下滑严重。要知道XR-V这一款车型在2022年1-5月的累计销量为53137辆,而今年1-5月的累计销量仅为12534辆,下滑幅度高达76.4%,短短两年时间,XR-V就从热门车型变成了冷门车。
而其旗下的新能源车型e:NS1、英仕派PHEV、凌派、e:NP 2四款车型的月销量更是连100辆都不到。
往前推10年,“一日本田,终身本田”、“本田买发动机送车”这些口号我们屡见不鲜。
以i-vtec发动机和CVT变速箱著称的汽车品牌,推一款车就火一款,像飞度、思域、雅阁、奥德赛等都是终端市场抢手货,还开创了“饥饿营销”现象的CR-V等经典车型。
如今这些神车,很难再焕发英姿了,更惨痛的事实在于,即便打骨折价卖车,也没能挽回局面。
曾经开启加价卖车先河的本田CR-V,本田“常青树”一样的存在,其价格体系已经全面崩盘,以前落地要二十多万,如今已经降到了12.56万。
即便如此,如今的CR-V也不过是月销过万,要知道在CR-V的热销时期,月销能接近3万辆。
不止CR-V,另一款“本田门面”车型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指导价19.78万元起的广汽本田雅阁最高直降5万元,优惠后14.78万元起。
而这款经典的中型车最辉煌的时期,是在十几年前。2011年8月,雅阁的单月销量达到了惊人的36762辆,全年更是狂卖41万辆,虽然此后锋芒有所收敛,也依然是月销2万+的常客。
直到2024年2月,雅阁的销量暴跌到6519辆,创下历史最低,近两个月虽有缓和,但也是拿大幅牺牲利润换来的。
本田汽车在华销量的骤跌,传导到广汽本田、东风本田两大合资企业,生存就更艰难了。
最近,广汽本田因为裁员出了圈,因为采用 "N+2+1.8" 的赔偿模式,短短几天内,裁员名额被“抢空”,裁员的背后就是业绩承压而不得已的降本。
广汽本田不好过,东风本田也不见得能过得多舒服。据悉,东风本田也将在7月启动裁员计划,目前官方还未回应。
02
油不行,电也得加把劲
除了燃油车市场收缩,面对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本田似乎也有点力不从心。
以4月份为例,本田卖得最好的燃油车型是CR-V,为15385辆;卖的最好的插混车型是雅阁PHEV,只有551辆;其纯电车型e:NS1,更是只有可怜的186辆。
曾引以为傲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在新能源汽车面前,优势荡然无存。
单在油耗这方面,自主品牌凭借混动优势,也终结了日系车多年的省油神话。一个事实是:很多人在买一辆省油的车时,首先考虑的就是买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混动车。
除此之外,纯电车、插混车等新能源汽车在城区驾驶成本更低,智能化程度也更高,这和日系车相比有着天然的优势。
如果说燃油车光环褪去是本田销量下滑的主要原因,那么电动化转型缓慢则是本田在浪潮之下的顽疾。
本田在2021年10月才正式发布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战略,而本田首款纯电车型东本e:NS1在去年6月才正式上市,转型速度已然跟不上自主品牌的步伐。
本田相继推出的e:NS1、e:NS2、e:NP1、e:NP2四款纯电车型,光听名字就已经相当的拗口。
推出后的市场存在感也相当低,零售数据显示,1-5月,东风本田e:NS1累计销量为2037辆,广汽本田e:NP1为413辆,广汽本田e:NP2为33辆,而猎光e:NS2则是一款今年6月底刚刚发布的新车。
惨淡的市场表现并非毫无根据,回看本田刚刚发布的新车型e:NS2,其配置在一众卷到极致的新势力车型下,显得平平无奇。
同级中并不算长的545公里续航里程,还没有大天窗,中、低配版本的前排座椅无法加热,也没有通风的功能,而这些都是同级别国产车中的常规配置。其智能化配置,车机芯片连高通骁龙8155的标准都未达到。
不过面对内卷的市场,本田似乎开始大彻大悟,策略变得“激进”,其“电动化转型计划 ”做出大幅调整,将“停止投放燃油车”的期限从2030年提前至2027年。
2027年前投放10款纯电动车型到国内,到了2035年,纯电动车销售比例达到100%。
而且,本田汽车将在2030年前投资10万亿日元用于电气化,这一数字是本田于2022年4月承诺的两倍。
在中国市场还想打造本土品牌,除目前已经推出的e:N系列外,还发布了新型纯电动车“烨”品牌,全球首发了三款车型——烨S7、烨P7、烨GT CONCEPT。
还强调“烨”品牌由Honda中国团队自主设计,为了贴近中国市场,更是直接与国内供应商合作,不仅采用华为的屏,在其他零部件上,也合作了宁德时代、航盛电子、科大讯飞等企业。
本田显然不想丢失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就是不知道,电动化的“本田大法”还香不香了。
本文来源:超电实验室
精选推荐
热门出行排行榜
原创IP推荐
换一换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大幅下滑,6月份同比跌39.04%,1-6月累计下降21.5%。主要原因是燃油车市场收缩和电动化转型缓慢。曾经的爆款车型如CR-V、雅阁等也不再火爆,价格体系全面崩盘。此外,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激烈,本田纯电车和插混车销量低迷。
本田大法 |销量下滑华为25亿转让问界商标给赛力斯,强调继续支持赛力斯造好问界、卖好车。这是华为第一次将商标转让给合作伙伴,价值102亿的资产用25亿就买走了。转让后,华为与问界切割可能有多重原因:保护其他合作品牌利益、清晰边界以及规避海外市场风险等。此举对于赛力斯来说是双赢局面,加强了品牌印象并踏入头部阵营。同时也引发热议和关注。
华为 | 问界丰田计划在上海建立独资工厂,生产雷克萨斯纯电车型。据报道,丰田想通过这一举措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此前,丰田曾表达了推动电动化发展的愿望,并设定了雄心勃勃的销量目标。然而,在全球市场上,丰田的纯电车型销量占比不到1%,与特斯拉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国内建厂成为扩大市场份额的策略之一。
雷克萨斯 | 国产车中国车企进军欧洲市场,面临困难与挑战。虎嗅汽车走访了德国、瑞典等国家的门店,发现中国电动车在产品力上已经能够与豪华品牌一较高下。然而,在建立信任和长期联系方面,中国企业还需要更多耐心。此外,长城关闭慕尼黑办公室和门店对于中国汽车品牌形象造成伤害。极氪选择放弃直营模式转向总代模式,并遇到销售渠道爆发缓慢的问题。
中国车企 | 欧洲市场2024年,中国二手车市场面临巨大挑战。价格战导致销量下滑,许多二手车商纷纷转型以求生存。新能源车不受欢迎,保值率低、维修成本高是主要原因之一。行业乱象频发,消费者对二手车行业失去信心。然而长期来看,中国的二手车市场仍具有潜力,在政策支持和汽车保有量增加的推动下,预计交易规模将继续扩大。
二手车市场 | 价格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