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003天,小米终于如愿以偿坐上了新能源的牌桌。
而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行业,正处在市场汰换的变革期,传统车企、传统新势力、科技大厂三方拉起角力赛。
正如大众汽车CEO迪斯的断言:“传统汽车制造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由小米、华为等科技大厂带来的全新造车模式——生态造车,向智能汽车的深层次技术领域迈进,强势杀入智能汽车新战场,无疑是这波新旧造车势力中最大的变量。
官宣下场造车的第1003天,小米汽车开启首秀。
12月28日下午,小米汽车首场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介绍了小米汽车五大核心技术,并宣布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
发布会上,第一次穿正装亮相发布会的雷军给出了小米第一辆汽车的定位:“比肩保时捷和特斯拉的 Dream Car”,并分别从电池、电驱、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 5 个维度和产品的各项功能介绍了小米汽车的1003天的造车故事。
对于小米汽车的定位,雷军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像是致敬,更像是传承,“汽车工业130多年的历史,保时捷是前100年汽车作为“出行载具”的典范,在过去的20多年,特斯拉开创了智能电动车的先河,而小米汽车打造的“移动智能空间”就是当下汽车工业的全新使命”。
“要与时代精英同行”。
小米首款电动车SU7 发布会的 PPT 上这行赫然大字一语双关,既是小米汽车的目标用户,又是在致敬诸如保时捷和特斯拉这两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品牌符号。
媲美保时捷、特斯拉
小米汽车官宣五大核心技术
当被问及小米造车怎么这么慢时,雷军此前在微博回应称:“今天的汽车工业,攒一辆车的确不难。就是找辆对标车,做逆向工程,改改外观,很快就可以完工。但今天市场上每年发布两百辆的新车,还需要小米再来攒一辆吗?所以,小米汽车团队刚组建时,我们就一起开了三天三夜的会,只讨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加入小米,你想造一辆什么样的车?”
答案揭晓。
在此次技术发布会上,据雷军介绍,小米汽车的目标是媲美保时捷和特斯拉,打造汽车工业新时代的“梦想之车”,做好看、好开、舒适、安全的移动智能空间。
在本次技术发布会上,雷军详细介绍了五大核心技术的进展突破,包括电驱、电池、大压铸、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众多全球第一、中国第一,为用户带来无所不在的先进智能生态,堪称小米创业13年技术积累的集大成展示。
雷军表示:“电动车最核心的技术就是电机,电机直接决定了车的性能。”目前汽车行业都在卷电机的转速,小米“立志做转速最快的电机”,推出了转速高达21000rpm(revolutions per minute,即转/分钟)的小米超级电机V6/V6s以及完全自研的转速高达27200rpm的小米超级电机V8s。
为了验证电机水平,小米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评测,该专家组表示:“该成果创新性强,在车用电机最高转速、电渠系统最高效率、功率密度等关键指标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小米在电机电控领域已经申请155项专利,授权专利达60项。雷军表示,小米将持续投入电机研发,力争成为行业领导者。
在电池方面,小米汽车推出了小米800V碳化硅高压平台。雷军笑称,目前许多车企都推出了“800V电池”,专家说“超过500V就可以称为800V”。不过小米并未在这一方面夸大,实现了871V碳化硅高压平台。
同时雷军表示,小米研发了CTB一体化电池技术,把电池包和车身做到一起,能节省大量空间,提高整车强度。他说,小米CTB电池实现了77.8%的“全球最高体积效率”,达到了“全球最严苛的热失效安全标准”。
据了解,小米汽车的电池经历了超1050项安全测试验证,是20倍国家标准测试项目数,并在行业首创了电芯倒置技术,能在极端情况下快速向下释放能量,最大程度保证乘员舱安全。
雷军称,小米在电池领域已经申请132项专利,其中已授权专利达65项。并且小米还自建电池包工厂,创新研发了高效双模热泵、三热源逐级加热技术等,实现了低温环境下续航保持率同级更高,空调升温速度和充电速度同级更快。雷军表示:“小米立志做电动车冬季续航之王。”
在大压铸技术方面,小米全链路自主设计了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研发了9100吨锁模力的小米超级压铸机,压铸岛总重量1050吨,占地面积840平方米。该压铸机能制造72个零件合而为一的一体化压铸后地板,让焊接点减少840处,重量减轻17%。
为了解决材料问题,小米和国家级材料重点实验室合作,在1016万种配方中筛选,研制出了小米泰坦合金。据雷军介绍,小米是“国内唯一拥有量产自研合金材料的车厂”。
对于小米的大压铸技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组成的专家组表示:“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超长流长结构—材料—工艺—性能研究方法和材料性能预测模型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自动驾驶方面,去年8月雷军曾表示:“小米自动驾驶的目标是2024年进入行业第一阵营。”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小米坚持对智能驾驶技术长期投入、全栈自研,第一期投资33亿,目前已经追加到47亿,投入超过1000人的专属团队、超过200台测试车辆,测试里程超过1000万公里。
在硬件上,小米SU7搭载了1颗激光雷达、11颗高清摄像头、3颗毫米波雷达和12颗超声波雷达,搭载了2颗英伟达DRIVE Orin芯片。
在智能座舱方面,小米的澎湃OS实现了人车家全生态的完整闭环。据雷军介绍,一上车,手机和车机就能连到一起,手机上的导航、视频将直接显示在车机上。
“米粉们都知道,我们小米最强的是生态。”雷军说,小米SU7实现了平板应用无缝上车,可以把手机应用给“Pin”到车上,秒变车机原生应用,比如抖音、微博等应用。除了小米手机之外,小米SU7还支持部分苹果生态,支持AirPlay、iPad等。
雷军表示,小米汽车自研的摩德纳平台架构,设计目标是实现100项“第一、唯一、最”,如全球最高转速电机、全球最严热失控安全标准、全球唯一的电芯倒置的高安全CTB电池技术等。
据介绍,小米SU7定位为C级高性能生态科技轿车,分标准版和MAX版两个版本,其中标准版CLTC续航里程为668km,MAX版本续航里程为800km。
为什么是小米?
“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
纵观世界汽车发展史,每一次技术领域的变革式创新并非偶然。
汽车是不断集成最新科技成果和时尚元素的先锋产物。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汽车与生态中设备的互联无疑将是大势所趋,并能催生出无限场景的创新应用。
近年来,手机与车机智能终端与生态的统一,正在成为刷新智能汽车座舱体验的变革性新力量,而小米以“万物互联的共有底座”的自研操作系统,展现出了小米汽车的智能座舱生态能力,以及背后的掌舵人雷军过往在汽车产业链上的前瞻性布局投资,对此,雷军的决心是,“(小米汽车)志在必得”。
雷军还提到,小米决定造车时曾做过用户调研,提到最多的是“科技和生态”,这也成为小米造车的一个产品内核。
尤其在智能软科技领域,小米更是展现了“科技大厂、生态造车”的独特优势,推动汽车工业与消费电子工业、智能生态的融合。如基于小米澎湃OS,小米智能座舱实现了底层重构、为车进化,打造先进的智能移动空间;在智能驾驶领域,小米行业首发自适应变焦BEV技术、道路大模型、超分辨率占用网络技术等三项关键技术。
“小米决定十倍投入,从底层核心技术做起,认认真真造一辆好车,并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五的汽车厂商,为中国汽车工业全面崛起而奋斗!”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在现场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集团从手机行业到汽车行业的重大跨越,更是“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的关键跨越。
对于造车,雷军表示,小米汽车从开始就坚持从底层核心技术出发,坚持正向研发、关键赛道深度自研。目前,小米汽车首期研发投入超100亿元,研发团队共有3400多名工程师,其中在关键领域拥有上千名国内外顶尖的技术专家。
2023年10月底,小米宣布了集团战略全面升级,从“手机×AIoT”升级到“人车家全生态”,车成为小米集团战略最重要一环。而三年时间过去,小米也迎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刻,雷军在技术发布会上宣布,随着小米汽车的加入,小米“人车家全生态”正式完整闭环。
据雷军介绍,“人车家全生态”是一个全面打通人、车、家场景,实现硬件设备无缝连接、实时协同,带动产业链合作伙伴共创以人为中心、主动服务于人的超级智能生态。小米澎湃OS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小米在过去的13年里布局了12个技术领域,99个细分赛道,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为原则,形成“融合技术栈”,不断赋能产品研发和制造。
首先,它实现了人、设备、智能服务之间相互协作、共同进化。生态为人提供智能服务,人又把智能带给生态,让生态变得更聪明。小米澎湃OS 凭借HyperConnect 跨端互联框架,打通了包括小米汽车在内的200多个品类,高效连接全球超6亿设备,覆盖了用户95%以上的生活场景,让智能可以细致入微地服务每一个人。同时,在AI赋能加持下,人的操作习惯又会让“人车家全生态”变得更聪明。Xiaomi HyperMind作为智能思考中枢,可以感知和学习人的日常习惯,提供自动化建议,小米澎湃OS也将逐渐成为更懂用户的智能中枢。
其次,“人车家全生态”还实现了产品、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赋能,持续开放。小米坚持“深耕底层技术,长期持续投入”,在过去的13年里布局了12个技术领域,99个细分赛道,以“软硬深度融合,AI全面赋能”为原则,形成“融合技术栈”,不断赋能产品研发和制造。与此同时,小米还协同产业伙伴,从行业开发者、供应链到智能制造,全链路布局“产业生态”,致力于汇聚全产业势能,让小米澎湃OS成为更开放的操作系统,也让“人车家全生态”成为包容更多可能性的开放生态。
在小米汽车人车家全生态的语境里,显然,小米汽车不是作为个体终端的存在,而是真正能够和周边智能设备融入一体,形成智能生态,并且随着澎湃OS系统智慧互联,共同组成了移动智能空间的完成体系,这也是小米造车区别于其他车企甚至科技大厂们的优势所在。
新造车“双雄”的新叙事
小米和华为,再次巅峰相见。
随着小米汽车和小米技术的发布,以及即将上市的小米首款车型,在核心技术能力上,有诸多亮点和创新之处。比如,小米发布的人、车、家生态的自研系统——小米澎湃OS,让行业逐渐意识到,这可能是继鸿蒙OS后,颠覆汽车智能生态的又一重磅创新。
小米与华为,曾经是手机行业亦敌亦友的双雄,如今又在新能源汽车赛道巅峰相遇,虽双峰并峙,但选择的路径不同。华为是做技术方案供应商,小米是全栈自研,且拥有完备的智能生态布局,也许小米更有机会成为汽车产业“第二个百年”进化的新一代推动者,率先在全球走出一条“科技大厂、生态造车”的新路径。
绝大多数用户对小米手机的认知在于:高配置下的性能怪兽,且定价合理;如果把这种评价迁移到对小米汽车的定位上,也许是,新时代的工业巨兽,高端舒适安全好看。毕竟“性价比已不再是这家企业的主攻方向,在高端化的道路上持续探索才是未来的目标”。
近期,国金证券研报表示,华为系的成功在于其软件优势、硬件优势及强大品牌力,叠加超预期定价带来的火热。而小米汽车在性质上与华为近似。小米汽车高性价比、科技属性等特性契合智能化时代的市场竞争,智能车时代的市场潮流亦契合小米汽车的竞争优势。
国金证券研报表示,智能车时代,下游整车和品牌商一旦竞争格局出现变化,整个上游供应链将全面洗牌。电动车零部件供应链已经历了4年的贝塔行情,2023年是拐点,供应链投资将是未来的主旋律。其中小米汽车具备爆款潜能,伴随后续车型矩阵完善,小米汽车有望加速放量,其零部件供应商将获益。
显而易见,小米汽车在“科技and生态”的飞轮加持下,实现了手机与汽车之间的无缝链接,让“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这或许是雷军高呼要实现“15-20年成为全球前五汽车厂商”目标的底气和核心竞争力。
而这也正是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大趋势。
显然,擅长且验证过在风口上起飞的雷军押对了未来。
雷军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小米汽车是小米的重大跨越,是从手机、AIoT到汽车的跨越,是长期投入、深耕底层核心技术的跨越,是小米现代工业智能制造能力成年礼式的跨越,更是“人车家全生态”完整闭环的关键跨越。“小米汽车,就是小米集团新的开始!我相信,终有一天,全球每条路上都有小米汽车驰骋的身影!”
正如雷军曾在中国制造业(小米手机)的巨浪中披荆斩棘,影响了潮水的方向,也许正身处新能源的汹涌洪流之中的他会继续乘风破浪,开启全新故事,“而今迈步从头越”。
本文来源:凤凰科技
精选推荐
热门出行排行榜
原创IP推荐
换一换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特斯拉Cybertruck首次在中国出现,挂着天津绿牌上路。这款车已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转让,价格高达360万人民币。作为国内第一台上牌的特斯拉皮卡,它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由于车头设计不符合中国行人保护法规定,Cybertruck目前还不能合法上路行驶。尽管如此,在低速下的灵活性和线控转向技术仍受到车主推崇。
特斯拉Cybertruck | 平行进口华为、极氪、蔚来和小米等国产品牌纷纷推出与特斯拉Model Y竞争的纯电SUV,它们都主打智能化,车身尺寸相似且售价在22-30万元。然而,特斯拉仍保持领先地位,在中国市场1-8月累计交付新车28.94万辆,销量第一。
特斯拉 |Model Y特斯拉即将发布的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曝光,引发网友热议。根据最新曝光的图片和专利技术,这款车可能具备自动充电和自动清洁等黑科技功能。此外,特斯拉还透露了可旋转座椅的设计概念,为乘客提供更多舒适性。这款无人驾驶出租车预计在10月10日发布会上亮相,并有望改变智能化领域竞争格局。
特斯拉 | Robotaxi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理想MEGA在NVH静谧性榜单中夺得第一名,超过迈巴赫S680等顶级豪车。NVH是衡量汽车制造质量的综合指标,影响用户听觉和触觉感受。理想MEGA通过优化轮胎、车身结构和空调系统等方面,实现了出色的行驶品质和舒适性。与传统车企不同,理想将NVH作为重点研发项目,并坚持提供安静、舒适的用车体验。
NVH | 理想MEGA工信部发布新规,制定了新能源电耗强制标准,将对电车进行“能耗评级”,60%车型过关、30%升级、10%淘汰。这一举措旨在推动可持续能源转变,并提高市场竞争力。
新能源车型 | 电耗强制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