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最头疼的莫过于两件事,一是车造多了,没人买,二是车卖多了,造不出来。
恰好,问界 M7 都遇到了。
因为这是它最近一年的销量。。。就,挺令人崩溃的。
原本月销都跌至三位数了,结果谁能想到,新车一上市,说卖爆就卖爆。
短短 50 天,新款 M7 大定累计超过 8 万辆,简直是冰火两重天。要知道这可是大定,理论上讲是不退定金的,这些用户基本上也就是等着交车了。
但有一件事能让他们反悔,那就是等太久了。所以,问界这边产能是否跟得上,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据说在 M7 上市之初,问界内部给的排产预期仅为月均 8000 台左右。鉴于之前的销量,似乎已经定的比较激进了,可是现在的订单量显然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这就要考验问界的应变能力了。
但,赛力斯可不是一般的新势力,背后还有华为和东风两位大佬,属于是既有手法,又有强度的那种。
为了稳住用户军心,问界先打了包票,给定最晚交付时间,承诺逾期一天倒赔 200 块,一个月也就是 6K !那脖子哥还巴不得多等几个月呢。
当然满足交付不能靠说的好听,还得看实打实的产能。
目前赛力斯一共有 4 个工厂,包括 3 个整车工厂和 1 个三电工厂,原本一厂生产 M5 ,二厂生产 M7 ,三厂生产 M9 ,据说现在都会向 M7 倾斜资源,生产制度也从原来的一班制改为 “ 2.5 班倒 ” ,产能直接提升一倍。
但这还不够,问界干脆又投了 10 个亿调整供应链。兄弟, 10 个亿!这是有多大的决心,研发新款 M7 也才花了一半。。。
而为了搭配新的产线,工厂也立刻新招了 2 万多工人,每天 22 小时的夺命流水线,员工那是手都干冒烟了,甚至当地政府还紧急调来了 100 余套人才公寓,解决员工住宿问题。
不过这工作强度,不少工人没干几天就跑路了,有内部员工说,在问界工厂 “ 忙一天下来,吃饭手都抖 ” 。以至于,在重庆到处都是赛力斯的招工广告。
而问界之所以要砸这么多资源去搞产能,还是因为时代变了。
以前新车上市之后,产能并不会立马跟上,而是经历一段艰难的爬坡期,新车订不到或者等几个月都是很正常的。
但自从特斯拉玩起了 “ 盲定 ” 开始,汽车行业就出现了 “ 打新 ” 这个事儿。
比如 Cybertruck 的盲定订单就超过 100 万辆,车企们发现一些用户即使不知道配置参数,仅靠着对品牌的信任就能快速下定,那这时候也就管不了其他,拼产能就完了。
所以现在,不管新势力还是传统企业,都在赶 “ 上市即交付 ” ,这边用户刚盲定完,另一边就直接提车回家。
按道理,以往一款车型从研发设计到最终量产至少得要一年以上,但为了提早在市场里站住脚跟,现在的车企就必须赶着交付,尽量压缩生产和研发过程。
要是问界 M7 再多等一个月上市,估计就要和另一个有竞争力的车型智己 RS6 撞上,销量必定会被分流。但如果交付不上,那么不仅口碑直线下滑,而且订单也都跑了,毕竟友商们是真的有现车,销售说话也好听。
像是之前小鹏 G6 的预售订单已经超过 3 万,就因为交付问题,最终转化率只有 6 成左右。所以,对于刚起死回生的问界来说,想要保住市场和口碑,就得及时扩张产能。
但咱可别以为扩张产能只是招募工人、引进设备、扩建产线这么简单,实际上,产能是让所有车企都头疼的事。
对于那些靠代工生产的新势力来说,风险本来就不小。
一旦选择代工,就意味着产量得和代工车厂协调着来,车没卖出去,自己赚不到钱不说,还要赔偿代工车厂的损失。原本车企内部产销研之间的 Battle 就成了不同企业之间的论战,搞不好生产节奏就会大乱。
但像问界这样,有了自己工厂的车企,同样也是问题缠身。
最好的例子就是特斯拉,在 2018 年 model 3 上市时,特斯拉唯一的总装工厂位于加州弗里蒙特( 此时还没有上海工厂 ),虽然自动化程度很高,但机器经常发生故障。
为此,马斯克干脆住进了工厂,甚至在厂外还新开了一个帐篷生产线,把坐办公室的员工全都赶去打螺丝。由于没有新的开工许可证,特斯拉其实是在法律边缘游走,但好在交付及时,资金链保住了,最后补交罚款才勉强过关。
马斯克把这段最艰难的时期称为 “ 产能地狱 ” ,而现在又要轮到问界 M7 了。
至少从目前来看,问界的努力还是效果显著的。M7 光在 9 月份就交付了 5 千台, 10 月份更是突破了 1 万,基本上问界是说到做到了。
然而要达到年底交付 7w 的目标,这还远远不够,按照计划 11 月必须要交付 2 万台, 12 月得交付 4 万台,几乎每个月产量都要翻倍,这就得看问界接下来怎么操作了。
但怕就怕一顿操作之后,产量干起来了,销量却下来了。。。谁让产量总是要比销量慢一步呢。
既然没有人能准确预知未来,那就只有想办法去适应了。
本文来源:差评
精选推荐
热门出行排行榜
原创IP推荐
换一换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前不久,余承东在参加百人会论坛的时候,又公开放狠话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来了以后,改写了这个行业。“ 我们的 ADS 高阶智能驾驶还是被大家认可的,在座舱、智能驾驶公认我们的体验是最好的。”好家伙,这话说的,真是一点不跟你客气。并且,余承东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华为车 BU ( 智能车部门 )预计会在今年实现盈利。要知道车 BU 自打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之前一年能亏 100 亿元,在去年也亏了 60 亿元,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华为 |余承东不怕兄弟过的苦,就怕兄弟开路虎。说起英系车,咱们脑子里还能蹦出哪几个品牌?捷豹和路虎?不好意思,它们现在是印度车。
路虎 |英系车关于顺风车的争论,司机与乘客往往各执一词。根据在社交平台内容显示,乘客们大都不满于顺风车主私下收取高速费、诱导取消订单后私下付款。而司机们则会吐槽乘客未经协商携宠上车、下非独享单但要求独享等。在这些埋怨与吐槽背后,顺风车业务中常被诟病的隐患若隐若现,作为连接乘客和司机两端的平台,滴滴、嘀嗒、哈啰也深陷其中。
网约车 |顺风车小鹏的全新品牌即将发布,10-15万级也能有高等级智能驾驶。
小鹏 |智驾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唱空宁德时代的原因很多,不相信他们能继续赚钱、赚大钱是其中关键。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已过去:狂飙的宁德时代2023年再度变身成新能源行业最无情印钞机,在揽下400亿净利润后,大手一挥,又决定向全体股东分红220亿元。
宁德时代 |4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