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界“起死回生”,中国新能源车市不靠技术靠降价?

刘凡 编辑:刘凡 发布于:2023-10-07 18:16 PConline原创

刚刚过去的长达8天的十一长假,是不少人休息的好时间。不过,华为的销售们可能度过了有史以来最忙碌的一个“十一”长假:华为手机“王者归来”,Mate 60系列让“遥遥领先”不绝于耳;新款问界M7销售火爆,试车的人群排起长队。

余承东在朋友圈表示,10月6日问界新M7大定达到了7000台,昨天(10月5日)3500台,两天超过1万台。从9月12日新问界M7发布至今,首销已超过5万台大定。“起死回生,真不容易!”余承东如此形容新款问界M7带来的变化。

图片源自网络

值得一提的是,“大定”与“预定”和“订金”不同,后两者随时可退,而“大定”通常意味着已经基本确定购买车辆,购车订单已进入工厂排产。因此,“大定”转化为销量的比例往往很高。

在经历了长达近一年的销量低谷后,问界正重新调整自己的定位,让自己在竞争激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站稳脚跟。

问界M7起死回生,靠的是什么?

正如余承东所说的“起死回生”,在这轮销量爆发前,问界刚刚经历了“至暗时刻”,旗下两款车型纷纷遭遇“滑铁卢”。

今年8月,问界总销量仅3222辆,同比下滑67.9%。而在此之前,问界已经在5月发布了问界M5智驾版,7月又发布了新问界M5标准版,但很显然它们对销量提振的作用并不明显。

于是,9月12日新款问界M7发布。余承东说,新问界M7“新增投入了1个亿全新升级内外饰”“花了5个亿全新升级打造”;新问界M7搭载鸿蒙座舱3.0,支持华为ADS 2.0。

余承东还说,今年底新款问界M7高阶智能驾驶将覆盖全国,且不依赖高精地图。

总而言之,华为在汽车技术上的创新点,新问界M7几乎都有涉及,可以说“含华量”爆表。其中,华为高阶智驾还在互联网催生了直播智能驾驶的风潮,让华为智驾在互联网平台广为流传。

销售数据也证明,华为的智驾方案是新问界M7受欢迎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车fans”数据,新问界M7订单中,有60%都是智驾Max版本。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新问界M7大降价了。

去年老款问界M7只有六座版,官方售价31.98万元-37.98万元,而今年的六座版售价为26.98万元-32.98万元,同一版本售价降了足足5万元。

如果算上新增的五座版,新款问界M7的起售价就来到了24.98万元,较老款问界M7 31.98万元的起售价大降7万元,相当于打了八折。

比亚迪今年推出的宋、汉等冠军版车型降价1万元-2万元,引得市场一片“真香”,新问界M7直降5万元-7万元,显然也足够让不少人喊出那句“遥遥领先”。

除了降价,新问界M7能持续火爆的另一个原因也离不开Mate 60的回归。过去一个多月,围绕华为Mate 60的话题始终不断,以至于余承东的口头禅“遥遥领先”已经破圈,成为一个公众热梗。

Mate 60持续高涨的热度,也让新问界M7顺带沾了点光。据界面新闻报道,有华为门店销售表示,很多顾客可能是因为华为Mate 60的热度转而关注到问界M7,由此到店试车。

新问界M7的火爆是个好消息吗?

从大定订单来看,新问界M7无疑是成功的,在起售价超过25万元的中高端车型里,能月度收获超过一万的订单或销量,本就不多。

以往,问界M7同价位的市场热门选手是特斯拉Model Y、比亚迪唐、理想L7等,无一例外,它们都有口皆碑。新问界M7若能挤进其中,毫无疑问将大大提升问界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但如果从问界的产品规划,抑或是华为汽车业务的角度来说,新问界M7的持续火爆,则显示了另一种隐忧。

新问界M7大火后,早一个月发布的新问界M5几乎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大降价后的新问界M7在售价上已经与新问界M5重合,两者都是24.98万元起售,都是增程式动力,都有五座版,都搭载了鸿蒙座舱和华为高阶智能驾驶方案等。

但在此之前,老款问界M7超过30万元的起售价,比问界M5高一个级别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即使在问界内部,和新问界M5相比,新问界M7也相当于一次“降维打击”。

这也意味着新款问界M7的火热,部分原因建立在“同门失意”的基础上。对只有两款产品的问界来说,短时间内新问界M7的热销无疑能一扫此前的销量阴霾,但长期而言,对品牌的打击也可能是持续性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新问界M5的定价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一次重新调整。

技术终究败给了价格?

一直以来,华为的标签都是“理工男”“技术党”,即使问界销量低迷时,外界也很少将原因归结于“技术不行”“产品力差”等。今年年中时,互联网上甚至有不少新问界M5智驾版车主自发直播智能驾驶,在不少人看来华为高阶智驾方案已经“遥遥领先”,但彼时新问界M5的销量依然不温不火。

同一时期,同样主打高阶智驾的小鹏G6却凭借全系800V架构、起售价20.99万元等极具性价比的配置,收获了和新问界M7类似的市场热度。小鹏G6对小鹏的意义,就像余承东评价新问界M7一样:起死回生。

在小鹏G6发布前,小鹏同样经历了近一年的销量低谷,以至于在正式发布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就释放出明确信号:“小鹏G6在定价上应该会给大家一个惊喜”。

事实证明,“价格惊喜”的小鹏G6效果明显。在今年9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何小鹏表示,“随着G6等新品带动销量大幅增长,毛利率逐步恢复,以及运营效率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在2023年下半年实现经营性现金流的整体转正,四季度毛利率回正。”

和华为类似,小鹏在造车新势力中,同样被认为是“技术流”的代表,而新问界M7和小鹏G6处境相似,最终两者赢得市场的方式也很相似——价格。

问界和小鹏相似的经历,印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热门话题:搞技术的究竟能不能赢得市场?这个问题在今年车市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因为它关乎车企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技术研发上,还是降低成本上。

现在来看,至少新问界M7和小鹏G6证明了一点——技术得有,但“惊喜的价格”也不能缺。

另一个侧面例证来自新问界M7和理想L7对比,后者往往被认为主打“冰箱彩电大沙发”三件套,缺少技术标签,但市场销量好。而根据“车fans”数据,新问界M7的主要竞品就是理想L7——10个客户里,6个对比的都是理想L7,而结果是“门店发现理想客户开始回流问界M7,主要考虑智驾和性价比”。

在降价前,老款问界M7在价格上与理想L7几乎完全重叠,而降价后的新问界M7不仅起售价低于后者,且增加了高阶智驾方案。

新问界M7和小鹏G6的例子证明了一点: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搞技术是能够得到回报的,但前提是需要对成本的高度把控,在终端售价上拿出足够“惊喜的价格”。

对车企们来说,应对价格战已经有些“疲于奔命”,多家车企高管都在公开场合表达过价格战的不合理,但中国车市的残酷之处也正在于此:只精通一个方面已经很难确保取得成功,只有在技术创新与产品定价之间达到完美平衡,真正具备技术和成本优势的车企,才能最终在市场脱颖而出。

 

刘凡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华为改写了智能驾驶行业”,余承东真没吹牛?

前不久,余承东在参加百人会论坛的时候,又公开放狠话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来了以后,改写了这个行业。“ 我们的 ADS 高阶智能驾驶还是被大家认可的,在座舱、智能驾驶公认我们的体验是最好的。”好家伙,这话说的,真是一点不跟你客气。并且,余承东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华为车 BU ( 智能车部门 )预计会在今年实现盈利。要知道车 BU 自打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之前一年能亏 100 亿元,在去年也亏了 60 亿元,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华为 |余承东
英系车为什么寄了?我大英自有国情所在!

不怕兄弟过的苦,就怕兄弟开路虎。说起英系车,咱们脑子里还能蹦出哪几个品牌?捷豹和路虎?不好意思,它们现在是印度车。

路虎 |英系车
烧钱的顺风车没有赢家:乘客狂投诉,司机猛吐槽

关于顺风车的争论,司机与乘客往往各执一词。根据在社交平台内容显示,乘客们大都不满于顺风车主私下收取高速费、诱导取消订单后私下付款。而司机们则会吐槽乘客未经协商携宠上车、下非独享单但要求独享等。在这些埋怨与吐槽背后,顺风车业务中常被诟病的隐患若隐若现,作为连接乘客和司机两端的平台,滴滴、嘀嗒、哈啰也深陷其中。

网约车 |顺风车
小鹏MONA将至:10 - 15万级,用性价比打新势力,用智驾打比亚迪

小鹏的全新品牌即将发布,10-15万级也能有高等级智能驾驶。

小鹏 |智驾
宁德时代狂赚400亿背后的谜题

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唱空宁德时代的原因很多,不相信他们能继续赚钱、赚大钱是其中关键。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已过去:狂飙的宁德时代2023年再度变身成新能源行业最无情印钞机,在揽下400亿净利润后,大手一挥,又决定向全体股东分红220亿元。

宁德时代 |400亿
太平洋科技旗下
读懂科技出行 · 聚焦未来出行趋势
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B站
新浪微博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