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各大A级车展并不顺利,北京车展停办,成都车展中途夭折,岁末年尾,我们终于迎来了一个完整的A级车展——广州车展,今年的广州车展也是首个横跨两年的车展,从2022年12月30日到2023年1月8日,此时广州车展不光是对2022年我国车市的全面总结,同样也会给压抑许久、正在复苏的中国汽车产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车展聚集了不少传统车企与新势力,新势力的展台数量并不比传统车企的少,甚至在一些区域还稳稳占据了C位,比如展馆D区2楼就几乎被新势力包圆了,可见消费者已经逐渐接受新势力。那么,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这条赛道上,还有机会吗?
回顾2022年,能发现唱衰传统车企的言论不绝于耳,7月10日,罗永浩在“交个朋友”直播间官宣了其进军AR行业的公司名称,顺带拉踩了对手,并点评了时下商业风云。其中一炮指向汽车行业,他直言:“传统车企已经完全没机会了,还有机会的新势力应该是华为或者小米”。
虽然罗永浩的大放厥词看起来有些张狂,但是传统车企的确处于大象转身的阵痛期,目前正面临着艰难的转型。现代管理学家查尔斯·汉迪认为,企业的发展会经历初始、成熟、衰落三个阶段。在行业成熟之际,企业就应该找到第二曲线,适时做出改变,避免湮没在历史长河。
传统车企真没机会了吗?
近些年传统车企开始转型,企图搭上新能源汽车的快船,然而现实往往不如人意。以大众为例,为了适应汽车智能化、电气化的转型,大众的ID系列逐步扩张,一连发布了ID.3、ID.4X、ID.6X、ID.4 CROZZ、ID.6 CROZZ五台电动汽车。
相较于很多合资品牌,大众的迈的步子已经不小了,但销量仍旧不乐观,今年前六个月,大众牌电动车总销量为41248台,这个数字还顶不上“蔚小理”1个月的交付量。遥想当初,大众旗下的汽车可是几度蝉联销量榜单的。
新势力品牌节节高升,传统车企品牌日渐式微,问题究竟出来哪里呢?
首先,大船难掉头,传统车企体量庞大的同时,也限制了它转型的脚步。传统车企背后的生产线密集,它们往往不可能全盘放弃现有的生产格局,孤注一掷地将所有的资源都倾斜给智能汽车。并不是所有传统车企都有比亚迪壮士断腕般的决心。
因此,这种资源的分散使得传统车企的创新之路走得并不顺畅。通常来讲,传统车企的创新周期更长,没办法像小而美的新势力专攻新能源,迅速地更新换代,拥有足够的技术优势。
以加速和续航为例,新势力汽车零百加速5秒内已经是很普遍的事情,甚至已经有不少车企打出了零百加速3秒的卖点,关键是价格最低不到20万。试想燃油车时代,想要这种快速的体验,价格可能要飙到60万以上。
续航方面,多数新势力续航区间600公里左右,传统车企则以400公里左右的配置显得稍弱几分,也难怪知乎高赞回答:“BBA纯电车降个10万,也打不过新势力。”
零跑C01,中大型轿车的尺寸、3.66秒破百的加速性能、717公里的续航能力…预售价格在18万-27万,性价比满满。反观隔壁50、60万的BBA电动车零百加速还要6、7秒,续航在400公里左右。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你说多数消费者总不会为了个logo多花个几十万。
除去性能比较,再说说智能化方面。新势力已经在自动驾驶的路上狂奔了,尽情演绎无人驾驶来临时的愉悦驾驶体验。然而很多传统汽车品牌的汽车还没有OTA、车道偏离预警、并线辅助……可能连道路交通标识还无法识别。就是说,传统品牌在智能体验上已经输去一大截。
另一方面,消费群体越来越年轻化,传统车企基于4S店的营销战略模式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失效了。相比于新势力玩转人设经营和社群营销,传统车企这边显得冷淡得多,出圈破圈的营销寥寥无几。
多数人会知道特斯拉的CEO是马斯克,记住他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发言。反观传统车企,如果不是特别了解车圈的人,又有几个人能分得清比亚迪的王传福和吉利的李书福呢?在情绪先行的时代,对车企管理者的关注度,会自然而然迁移到企业本身。而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这种关注又格外重要,它是流量转化为购买力的必要前奏。
传统车企不仅网络上缺乏互联网思维,在现实营销上也有不足。传统车企的现实营销多还停留在4S店的代理模式,节庆的车展和促销。可殊不知,新势力的汽车已经开进城市里密布的商场,逛个街,顺便把车看了,已经不足为奇。各大门店还兼具社交娱乐功能,平时看个书、喝个咖啡,参加个活动,消费者自然而然培养了对汽车品牌的信任度和关注度。
大环境上,俄乌冲突引发石油价格狂飙猛涨、国际的双碳政策、欧盟2035年禁售燃油车……可以说,智能化、电气化浪潮已经准备将不少传统车企拍在时代的沙滩上。未来数年,对于传统车企而言,不转型不存活。
突围正在提速升级
传统车企纵然落后,但也没有坐以待毙,它们也正在转型的焦虑中,并以实际行动,加快转身,试图跃升“第二曲线”,延续企业的生命周期。
为了能够在智能体验上跟上新势力的步伐,传统车企多条腿走路,贯彻打铁还需自身硬和多个朋友多条路的方针。
近年来,传统车企为了增强汽车的智能属性,提升用户的驾驶体验,倾斜了不少资源。丰田集团扔出130亿美元专门研究新能源汽车;大众集体宣布到2022年将陆续投入340亿欧元打造未来出行科技;长城汽车表示未来5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这些巨额的资金将流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和数字化技术辅助开发等领域,助力产品的升级换代。
为了优化内部人才结构,传统车企也是动作频频。广撒网,抛橄榄枝,并裁撤部分冗余人员。根据智联发布的《新能源恒业人才需求与发展环境》报告,新能源招聘岗位增速达64.4%。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人才流入的重地。
另外,高薪也成为了传统车企招人的秘籍,吉利为固态电池负责人最高开出月薪20万元的月薪;比亚迪为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开出最高5万月的月薪。除了抢人,传统车企还费尽心力留人。去年长安汽车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对象占员工总数的16.78%。
由于现阶段传统车企的技术实力还没能达到预期,传统车企借力使力,与其他企业合作,实现自身发展。如此一来,眼下项目制的造车方式越来越多。长安汽车拉拢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打造阿维塔,定位高端智能电动车。智己汽车则集结了上汽集团、张江高科和阿里巴巴三者的力量。
简言之,硬实力上,传统车企从人财物三个角度,用力和借力并举,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弥补在智能研发能力上的不足。至于软实力上,传统车企也在终端服务和营销方式上开始有所转变。
以东风汽车旗下的新能源品牌“岚图”为例,它没有复用东风强大的经销商资源,而是搭建了数字化原生的全新直营体系。用户可以从小程序、APP、官网网站等端口,轻松进入上门试驾、个性选购、网上下单等涵盖市场全部生命周期的环节。在岚图APP,用户还可以看到他订购的汽车在岚图工厂里的实况。车辆进行售后服务时,它在车间里的维修过程也全部是透明的。
在营销环节,传统车企也开始转换思维,广告以信息流的方式出现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这种利用用户的接触性动作精准投放,更能提升用户的关注度。你日常刷朋友圈的时候,应该也看到包括比亚迪、本田、宝马等不少传统车企的广告了吧?
线下端,传统车企一扫4S店买车、保养、修车的刻板印象,致力于打造数字化的展厅,让购车充满体验感。近些年,大众汽车就铺设了不少数字化的展厅,增加了未来生态展区、数字化选配区、客户休息区等空间新形态,让4S店也变得好玩有趣。
可以说,传统车企正在持续探索“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服务体验和营销方式,通过全渠道的打通和融合,适应数字时代的用户需要,推导出转型升级的新道路。
挺过这段阵痛期和迷茫期,传统车企才能真正摆脱唱衰的夕阳行业,迎来新时代的朝阳红利。当然,传统车企已经落下得太多,只有奋起直追,才能在这场激烈的厮杀之中谋求生路。
智行观
汽车行业在过去100年都是非常稳定的,而接下来的10-20年将会无比精彩。这是大变革的时代,也是全洗牌的时代。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新势力都将迎来一场腥风血雨的市场争夺战。天地与蜉蝣之争,才刚刚开始,鹿死谁手,乾坤未定。
精选推荐
热门出行排行榜
原创IP推荐
换一换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11月上旬,比亚迪官宣布局下一代光伏技术——钙钛矿,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光伏技术研发团队,重心放在能量转换效率的突破上。
比亚迪 |光伏技术近期中国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要求具备量产条件L3、L4 级别智能网联车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试点,并且首次明确事故责任判定。
特斯拉 |FSD今天有个有点抽象的事:华为又给智界 S7 来了场发布会。虽然开了两次,但这场发布会还是非常劲爆,全程高能,信息满满。
华为 |发布会提起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表现,你的第一反应肯定和我一样:慢,太慢,非常慢。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跨国品牌相比中国本土新势力,无论是产品、科技还是思维,都“落后”整整了一代。
电车 |大众昨天下午,华为和长安搞了大新闻,双方签了一个《 投资合作备忘录 》。首先要说的是,车 BU 并不是独立,而是成为华为的子公司。长安呢,只是子公司的一个投资方。在备忘录里,里头华为是甲方,长安是乙方。
华为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