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

长期市场混战加速消亡--规模制胜下的IT竞争

2007-10-10 15:45  出处:  作者:曾建   责任编辑:tangmin 

  伟仕并购佳杰科技,宏碁收购Gateway,一前一后两件并购案折射出市场内在的焦躁,更预示着IT竞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厂商从内生式成长到关注外部的衍生式发展,渠道也经历低级别的简单合并重组开始朝着打造巨无霸进军。在大者恒大、规模制胜的定律后面资本的意志逐渐显现并开始逐渐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方向。而正是资本力量的介入势必将加速整个产业链的淘汰与融合,中国IT市场长期的混战局面将加速消亡,市场版图亦将重新瓜分,而这正是行业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

宏碁收购案 撕开寡头一角

  9月20日,宏碁收购Gateway的交易通过了美国反垄断部门的审查,为其成功收购进一步扫清了政策障碍,待完成剩余法律核准,该合并案有望于年底完成所有程序。

  伴随宏碁对收购的展开,外界却对此次收购并不看好。其一因为宏碁曾有过几次不成功的先例,都让宏碁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市场更是几进几出,仍无太多建树;其二在于此次收购外界普遍认为价格过高,7.1亿美金几乎吞噬了宏碁年净利润的65.1%,外界普遍认为代价过高。

  不过在宏碁看来,此次收购显然具有更多的正面意义。宏碁董事长王振堂认为,这一收购强化了宏碁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加上宏碁目前在欧洲和亚洲市场的有利地位,可让宏碁PC全球排名稳坐第三。总经理蒋可凡-兰奇则强调,双方将会产生更为强大的合力,取得“1+1>2”的效果。

  “宏碁和Gateway不论在主要市场上的布局,或是产品定位上都能充分互补,会产生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据了解,合并之后仅采购成本一项就可为宏碁带来约1.5亿美元的赢余。

  尽管目前在全球的PC市场当中,宏碁整体PC销售量位居全球第四,笔记本电脑销量位居全球第三,台式机电脑为全球第四,三者销售量增长率位居全球前五大PC之首。但这个成绩显然还不能令宏碁满意,尤其是美国市场,这两年有长足的进步,增长速度超过美国本土的惠普、戴尔和苹果几大品牌,但是其市场份额仍然有限,品牌认知度也相对较低。

  有分析师表示:“如今,宏碁在欧洲根深叶茂,但是美国市场依然是其薄弱环节,尽管宏碁在美国曾做过大量的努力,但仍然没有达到预期。而此次收购Gateway的主要战略目的就是要突破美国市场。”

  “内生式增长可以巩固现有市场地位,但将不可能有领先的机会,现阶段宏碁需要快点长大,如果不做这次合并计划,宏碁可能就会开始被边缘化。” 王振堂这句话被外界普遍认为此次收购的根本动因,而“如果不能成功收购Gateway,我就引咎辞职。”更是显示出其誓死一搏的决心。

资本推动 寡头垄断来临

  “大者恒大”的论调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多年前行业不断趋大就已显露端倪。最近一两年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马太效应”的特征伴随行业的发展也就逐渐明显,在价格的重压下规模成为彼此求得生存的砝码,市场排名靠前的几大厂商通过不断的扩大自身规模来获取自身生存空间的同时,注定有更多中小、不具备规模效应的厂商要受到挤压,将在市场的洗礼中倒下。

  不过,显然这种之前更多仅限于产业链上端的整合也开始逐渐影响到下游渠道,通路商迫于竞争的压力也开始谋求通过并购来抵御竞争和市场的风险。早在几年前一些大型分销商通过并购区域有实力的分销商来壮大充实其在区域的力量,就已拉开了分销并购的序幕,而目前这一趋势正在演变成大型分销巨头之间的相互并购,其中以伟仕收购佳杰科技为代表,预示着分销整合和今后分销商之间的博弈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我们可以把这认为是一种延续。上游的并购,一方面带来了厂商数量的减少;另一方面,则预示着规模的扩大。对下游渠道商而言,则在意味着机会的减少的同时又对自身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本市场的介入将加速整个产业链的淘汰与融合,在更大程度上则意味着中国IT市场的混战格局将加速消亡。

  “如果现在IT企业还按照以前的思路发展,就会很快消亡,因为竞争游戏的规则变了。在资本市场没有介入之前,大家比的是管理能力,运营成本,渠道建设,这些更多的是企业内部的能力范畴,而现在,游戏规则升级,大家比的是资本意识,资本能力。”有业内人士认为资本意志开始主导整个行业的发展,伴随全球资本化的泛起中国IT企业家们今后将会更多诉诸资本的力量来寻求壮大。

  从全球范围来看,IT企业的吞并与整合呈现加速的趋势,伴随中国市场国际化和“走出去”思路的指导,中国的IT企业正在慢慢融入这股产业的整合大潮之中,走出国门的IT企业也正试图在国际IT整合与淘汰的时代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而这种世界范围内的并购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和冲击中国的IT企业和格局。

机会在哪里?

  在大趋势日渐明朗的情况下,很多规模和实力稍显不足尤其在市场中排名前五之外的企业明显感到了压力,在保证生存下来的前提下,他们思考的才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二线品牌缺乏国际化拓展的条件,而国外和国内的IT企业通过资本膨胀式发展,无论在规模还是势力范围上,都在逐渐蚕食二线品牌的空间。”市场分析人士普遍认为二线品牌厂商面临着这样的困局,“这势必进一步加速了国内寡头垄断期的到来。”

  当游戏的规则发生变化,顺应这种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一线大厂认为通过内生式发展不足以应对外界的挑战,纷纷谋求通过资本途径做大做强时,更多二线品牌适时地运用资本杠杆帮助企业成长也就在情理之中。其中海尔电脑就希望通过并购壮大自身,海尔电脑移动计算机事业部总经理方纯松就曾明确表示未来三年,海尔肯定会采用并购方式促进电脑业务发展。“海尔目标是在电脑行业做大做强,只要符合这目标的办法,海尔都会考虑实施。”

  作为国内近两年才崛起的新生力量,尽管在国内市场海尔笔记本和PC都取得了不俗成绩,其市场占有率也有很大提升,但海尔电脑的规模仍然无法和以联想、惠普等一线大厂相抗衡,“PC行业的品牌集中度变得越来越高,最后的局面只有少数品牌能够存活下来,海尔就是要抓住笔记本消费市场崛起的时机,争取在短时间内把自己做大做强。”

  很显然以海尔为代表的厂商仍寻求通过并购来获得规模上的相对优势,而对于更多二线厂商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有其自身的空间,机会又在什么地方?

  “市场是多元化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笔记本市场更多呈现出个性化的特征,这将为有特色的厂商提供最广阔的生存空间。”明基系统产品事业部高级产品经理张志豪认为,最后能够生存下来的除了凭借规模取胜的厂商,还有就是一些能够为消费者提供特色产品的厂商,“明基的专长在工业设计方面,充分发挥这个特长我们能给笔记本带来不一样的东西,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心理需求。”

  显然,以明基、索尼、富士通等品牌在规模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或工业设计能力或优良的产品做工仍占据一席之地,它们在产品品性上尽量保持着自身的区隔度,不完全以追逐市场份额为目标,希望通过自身策略和产品的差异化寻找特定人群的特定需求,以避开“血腥”的红海市场,在涉足者还不多的蓝海中求得生存空间。

  不过,现在这条道路也并不好走。一线大厂抓住了主流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后,也将目标瞄准了差异化特征明显的高端市场,对这部分市场的夺噬势必令需求差异化制胜的厂商处境更加艰难,在中低端产品没有足够的渗透力时,其市场份额的萎缩也将加剧这部分厂商的消亡。

IT热词搜索 来源:360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