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杂谈】环顾今年到目前为止发布的手机,屏幕尺寸是越来越大,比如5.1英寸的三星S6、5.2英寸的索尼Z5、5.5英寸的LG G4、5.7英寸的Moto x style,至于国产手机就更是普遍集中在5.5英寸左右。即便我们把眼光放到去年来看,5英寸手机也是寥寥可数。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厂商放弃了5英寸屏幕的手机呢? 观赏与握持 很多年前,我们觉得4.3英寸屏幕的手机都算巨无霸了,可如今即便看到5.5英寸的手机估计也很少会有人觉得别扭,智能手机近几年的发展让人们对大屏幕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甚至会将屏幕是否大作为购买手机的核心要素,导致一贯强势的苹果也不得不顺应趋势推出5.5英寸的Plus版本来满足市场需求。 大屏幕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无论是观影、玩游戏还是写文档、回邮件,用户体验都会更好;同时,更大的屏幕还间接提升了整机的尺寸,进而容纳入更大的电池,有效提升了续航表现。 然而,过大的屏幕也会导致单手操作手机的时代彻底谢幕,甚至连单手握持都成为了很大的难题。一般认为,4.5英寸是人可以单手操作的极限尺寸,而单手握持的极限一般在5.5英寸左右,所以对于5英寸手机来说,其实是个很尴尬的存在,因为两方面都兼顾不到。那既然单手操作已经不可能,为什么还要死守5寸这个视觉上优势不如更大屏幕的段位呢? 升级所迫 虽然这两年屏幕增大的势头降了下来,但对于一年一代升级的手机而言,总是要显得有点诚意,那屏幕微微变大自然就成为了可以直观看到的升级。 就拿5英寸来说,不过也是从2013年流行的4.7英寸升级而来的,最终被业界接受成为2013年底和2014年的主流尺寸。这就是说,5英寸并不是什么黄金分割点的最佳比列段位,完全没有坚守的理由,升级到5.2英寸也不会带来实际体验上的什么不便,反之在参数表上就是可以看得见的明显变化。 除此之外,分辨率上的变化也直接决定了屏幕尺寸需要增大。众所周知,屏幕分辨率是近两年除了尺寸之外进步最大的地方,从480P、720P、1080P再到2K,索尼最近甚至还祭出了4K屏幕的杀器。但伴随而来的是屏幕PPI越飙越高,导致制造难度、成本也水涨船高,这显然不是厂商和消费者们能够接受的,所以相应的提升屏幕尺寸反而造成了降低成本的方法,保证可接受的良率,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2K屏幕的手机普遍在5.5英寸左右的原因。 成本今非昔比 当然,最终决定手机上多大屏幕的关键还是在于成本的核算,利益才是驱动一切商业行为的本源。 前面的叙述中我们已经谈到,从2014年中旬开始,主流的屏幕尺寸就开始朝5.2英寸以上发展,整个产业链,特别是液晶面板供应商夏普、JDI、三星、LG等都提供了相关的产品,此时厂商采用公版规格的产品无疑是最节省成本的做法,5英寸的产品也会逐渐退出市场。 当然,一些固执的厂商仍然会有自己的坚持,比如以前的魅族,为了更好的显示效果单独定制了15:9的屏幕,造成了成本的上涨,所以当魅族转型走量的时候,这些不合时宜的“非主流”选择也会随之抛弃。这个例子同样适用于2015年选择5英寸屏幕这一做法,在5英寸屏幕淡出市场、成本较高的情况下,大部分厂商自然会顺应潮流推出更大屏幕的手机。 简单说来,就是当下选择5英寸屏幕没有选择5英寸以上屏幕来得划算。 总结 说一千道一万,本质上还是消费者的需求在起着关键性作用,只有消费需求发生变化,整个供应链才会为之发生调整变动,进而表现在最终的产品上。而需求的变化,反应的是我们消费者对智能机用途的进一步开拓,对大屏的接受度尚有上探的空间。所以,花同样的钱,买屏幕更大的手机自然就成为了大多数中国人能接受的消费逻辑。 而对于那些偏爱5英寸屏幕甚至更小尺寸的用户来说,只要基数能达到盈利需求,自然会有看重细分市场的厂商照顾到,这就是竞争和市场经济带来的真正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