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评论 | 专题 | 专访 | 国内业界 | 国际业界 | 网络 | 通信 | 天天315 | IT评弹 | 周刊 | 发布会
 
  伊士曼柯达公司由发明家乔治-伊士曼始创于1880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柯达是"信息影像"行业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主要业务领域为医疗影像、商业印刷、商业影像、显示器和元器件以及数字及胶片影像系统。
  1927年柯达公司在上海成立办事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柯达在中国投资逾十三亿美元,建立了完善的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在厦门成立了亚太区最大的胶卷和相纸生产基地,以及全球最大的一次性相机生产基地;柯达在中国成立了全球最大的数码相机生产基地,并在上海设立亚太区产品开发中心和全球第二个世界级医疗影像研发中心和亚太区技术服务中心。
  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为七万人。目前,柯达公司的亚太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设立了约30家办事处,拥有5000名员工。
1.在经历了一连串的重大变革之后,你个人对于柯达数码相机发展前景的看法:
十分看好柯达的发展
竞争太激烈,前景不好说
不太看好
2.你认为柯达数码相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新品价格偏高
核心技术不够成熟,有待提高
产品定位有误
3.你觉得柯达下一步的发展策略应该是:
利润丰厚的单反市场
非职业玩家喜欢的高端非单反市场
普通民用机市场的进一步丰富
4.您希望我们下一次关注哪个厂商的崛起战略:
宏基笔记本
西门子-明基手机
优派显示器
威盛CPU
索尼DC
其他:
 
 
  公元1888年,乔治伊士曼用“柯达(Kodak)”这个词来命名他设计的一种新的简洁型照相机,并沿用至今。接下来的100多年里,柯达一直走在传统胶片技术的不断革新与发展的前沿;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数码之风席卷全球,佳能、索尼包括HP等一些巨头企业都纷纷加入了数码相机的研发阵列,时代在变,阵局亦在悄然改变。 [全文]
  冲击巨大 传统胶片市场临危机
  转型艰难 数码市场全球进程化举步维艰
  骄兵之举 高估亚洲市场对于传统胶片机的青睐
 
 
  2006年年初,柯达一鸣惊人,将沿用了100多年的企业标识彻底放弃,此举对于柯达来说,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既表明了柯达要冲出传统影像市场、走出低迷业绩的豪情与壮志,同时也体现了柯向多元化品牌形象转变的坚定决心。
  断腕之举,在2006年的上半年表现得尤为强烈:1月,柯达公司对外宣布,将独立运营消费数码和消费胶卷系统;5月,柯达公司正式宣布将进行一系列新的组织结构调整…… [全文]
  壮士断腕 全心投入数码研发阵列
  技术革新 不断进取打破日系垄断局面
 
  “在数码时代,继数码相机诞生之后,数码影像领域的下一个变革将会是'分享'……柯达也正致力于为人们创造更为轻松的分享和存档的方式,而柯达也将一如既往的鼎承创新的理念,化繁为简,帮助人们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记录每一天乃至每一个瞬间的美好回忆。正因为如此,在数码时代,柯达同样赢得了消费者的信赖……”[全文]
  未来的数码影像将如何改变人们的生活?在这个领域的创新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5月下旬,柯达“携手北大·引领创新”高端论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举行,世界数码相机之父赛尚先生,数码相机双镜头发明人蓝彼得先生等,与90余名媒体记者云集一堂,共同展望数码影像领域创新带来的惊奇与惊喜。[全文]
 
年份
1
第一部数码相机原型机
1975
2
应用于 CCD 成像器的 Bayer Pattern
1975
3
第一个应用在相机中的百万像素传感器
1986
4
柯达静像视频收发器问世
1987
5
柯达 XL 7700 数码连续色调打印机问世
1989
6
PhotoCD 推出
1990
7
DCS 200
1992
8
Quicktake 100 相机
1994
9
Creation Station 问世
1994
10
Easyshare 系统问世
2001
11
世界上第一台双镜头数码相机EasyShare V570问世
2005
关于太平洋 | 网站地图 | 广告指南 | 联系我们 | 招聘精英 | 合作联系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粤ICP证号:000010
技术支持与报障:support@pconline.com.cn
        020-87568837
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投诉,请点这里在线提交.
本网站简体、繁体两种版本,以简体版为准
PConline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