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Robotaxi,才是真正的Robotaxi第一股

刺猬公社 整合编辑:太平洋科技 发布于:2024-10-29 16:30

2024年10月25日,自动驾驶公司文远知行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今年中国公司最大的赴美IPO之一。开盘之后,文远知行一度大涨近30%,市值冲到380亿人民币。

刚过去的周末,谷歌旗下的Waymo完成迄今为止最大一轮56亿美元的融资;不久前的10月11日,特斯拉发布了无人驾驶Robotaxi,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轮新的Robotaxi热潮;更早一些时候,百度旗下萝卜快跑的“出圈”,引发了全民对于Robotaxi的讨论......

经过近10年的波折和风雨,这些专注L4级自动驾驶公司们,终于在2024年迈入了新的阶段。

而这轮潮水的另一个波峰还在后面,拥有250+辆Robotaxi的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也于10月18日递交招股书,即将赴美上市。

这远非浪潮之巅,而是L4级自动驾驶行业新的起点。

站在这里,很有必要回望一下各个公司的来时之路,不仅仅是为了厘清什么样的公司才是“Robotaxi第一股”,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窥见,这些走在技术前沿的探索者们,将以何种方式,开启智能机器代替解放人类驾驶的新纪元。

Robotaxi,自动驾驶最硬核的打开方式

一家自动驾驶公司对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信仰”,往往潜藏在对于Robotaxi的投入之中。

这是因为当前阶段,Robotaxi是最利于L4级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落地的应用:

一是可以实现技术的自我进化,“人车分离”的特性让Robotaxi可以长时间保持营运状态,而不是大部分时间停在车位,可以在真实的道路场景下,积累宝贵的里程数据,更好地训练安全、智能的“虚拟司机”;

其二,网约车市场已经相对成熟,如果能在其中实现自动驾驶,不仅可以降低司机人力成本,也能提升安全性。现在积累的Robotaxi初始“尝鲜”用户,也将会是日后Robotaxi大规模应用的“种子”。

从各家公司的业务数据,就能看出来到底谁在认真做Robotaxi。其中,车队规模、累计里程和日均订单量这三个指标,很能直接反映一家公司的“Robotaxi”含金量:

从车队规模,可以判断这家公司在Robotaxi领域投入了多少真刀真枪;累计里程,直接反映出积累了多少Robotaxi的运营经验;日均订单量越大,则意味着与真正的商业化更为接近。

根据招股书显示,小马智行Robotaxi车辆已超过250辆,累积超3350万公里自动驾驶路测里程,其中包括近400万公里无人驾驶路测里程,每辆车的日均订单量已超过15单。

能达到这个体量的Robotaxi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一只手数得过来。在海外,只有谷歌旗下的Waymo和通用旗下的Cruise;

在国内,几大头部L4级自动驾驶公司中,文远知行相比Robotaxi,更侧重无人驾驶小巴的销售和运营,没有对外披露明确的Robotaxi车队规模,在国内开通城市、运营面积、站点和车辆数量等方面,都相对较少;

拥有较大规模Robotaxi车队、真正做到无人驾驶Robotaxi的常态化运营的,目前只有百度萝卜快跑和小马智行——对于他们而言,Robotaxi绝不是用来“示范”的道具,努力扩大Robotaxi用户规模才是真正的目标。

小马智行无人车采用了广受好评的丰田塞那

想要避免成为公司立“人设”的工具,实现真正的常态化运营,Robotaxi车队需要达到一定规模,并且成本越低越好。其中,最好用的办法就是和车企深度合作。比如百度与北汽极狐、江铃新能源合作,小马智行和丰田、广汽、上汽、一汽等车企合作等,丰田、一汽等车企还成为了小马智行的股东。

从用户的角度看,一般来说,Robotaxi乘客规模越大的公司,“开放”程度也越高:小马智行的“开放”体现在,它拥有国内Robotaxi公司中最多的网约车、出租车平台合作伙伴,比如你甚至可以不用专门下载小马智行App,就能在如祺出行、高德地图、支付宝等第三方打车应用上,打到一辆小马智行的Robotaxi。

从这个角度看,谁能凭实力摘下Robotaxi第一股,已然不言自明。但在更多其他维度,L4级自动驾驶公司之间还存在差异化竞争。

Robotaxi,是L4公司的主战场

无人驾驶货车、送外卖和送快递的无人小车、在固定路线上运行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清扫街道收集垃圾的城市环卫车……L4级自动驾驶有很多场景,但综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Robotaxi是L4级别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最好选择。

但对于L4企业来说来说,其他场景短期内也能赚到钱,做Robotaxi的回报更多在于长期。那么,到底要不要把Robotaxi作为公司的主战场?

不同的公司,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比如百度,旗下的萝卜快跑就是一个纯Robotaxi公司,但也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出了L4级货运车公司Deepway等,百度Apollo也在无人外卖、物流车上有所布局;

小马智行,业务范围只有三块,分成Robotaxi(自动驾驶出行服务)、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和技术授权与应用服务,其中Robotaxi是核心,也是小马智行投入最多的领域;

文远知行的业务有五大支柱,分别是Robotaxi、自动驾驶小巴、自动驾驶货车、自动驾驶环卫车和高级辅助驾驶,用一套通用的自动驾驶底层技术,发力不同的产品线,并且深入到了L2级别的市场中。

可以发现,百度、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在业务上有所重叠,但大家的区别也很明显:

刺猬公社拍到的萝卜快跑无人车,注意其车顶显示“掉头中”

百度“家大业大”,但萝卜快跑是最核心的L4级应用之一,几乎完全专注于Robotaxi;

小马智行以Robotaxi为中心,Robotaxi的收入占比目前已超过10%,也在发力L4级Robotruck等业务;

文远知行业务较为多元,拥有多个L4级业务,且一些业务“下沉”到了L2级别,但在招股书中对Robotaxi提及较少,没有提及Robotaxi营收比例。

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押注Robotaxi,减少横向的发散,在当前无疑是L4公司的“Hard模式”,减少了一些立竿见影的商业回报。

但从长期看,更聚焦在Robotaxi,可以在同样的条件下,积累到更多的无人驾驶数据,在Robotaxi这个日后的大市场中取得先发优势。这种思路,有点像投资领域的“耐心资本”,不争短期的营收和利润,更看重长远发展,考验的是一家企业的定力。


写在Robotaxi大爆发前夜

纵观Robotaxi行业的发展历程,把2024年称为Robotaxi元年也不为过:上半年有百度萝卜快跑引发公众对Robotaxi的普遍关注,下半年各大自动驾驶相关公司先后上市,竞逐Robotaxi第一股,就连特斯拉也发布了其Robotaxi计划。


Robotaxi行业,从未有过如此热闹的时候。这并不是自动驾驶公司的自嗨,而是这个行业,在技术和商业化上都在走过了漫长的积累之路后,将走过“技术验证”阶段,抵达真正爆发的前夜,即将实现商业化。


很多Robotaxi公司都给出了比较乐观的预测:

百度萝卜快跑曾表示,将在2024年底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实现全面盈利;

小马智行的预计是,将于2025年实现单车利润由负转正。

Robotaxi能够实现商业化,其一在于技术的成熟,其二在于车队的规模化。

首先从技术上看,很多公司的Robotaxi产品,已经能做到堪比人类“老司机”的驾驶水平。


刺猬公社曾在北京亦庄,体验过小马智行的全无人Robotaxi,它的架势技术已相当“丝滑”:不论是窄路会车、避让行人,还是无保护左转等“高难度动作”,它都可以平顺、安全地游刃有余,乘坐体验堪比网约专车。


2023年6月,小马智行组织过一次“10小时全无人驾驶双城直播”,在北京亦庄和广州南沙同时开跑,两辆无人车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行驶426公里、处理无保护左转86次,处理无保护直行465次,经过739个无保护路口,接管次数为0。


再看车队的规模化,不论百度萝卜快跑还是小马智行,Robotaxi 的“头号玩家”们,都在朝着千辆级规模的车队迈进。

特斯拉无人驾驶Robotaxi

一方面,Robotaxi公司与车企合作定制,在制造环节减少了成本;另一方面,受益于激光雷达、智驾芯片等硬件的量产,Robotaxi 的自动驾驶硬件成本进一步降低。特斯拉等车企入局Robotaxi,也是看到了硬件和制造成本降低,能给Robotaxi带来的竞争优势。

Robotaxi的市场规模,也有希望在不远的未来大幅增长。有机构预测,中国将成为最大的Robotaxi服务市场,在2030年将达到390亿美元的规模,约占全球Robotaxi服务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著名的投资人“木头姐”(Cathie Wood)也认为,Robotaxi业务在未来五到十年,市场规模将达到四到五万亿美元的收入,其毛利率超80%。


对于一家专注Robotaxi的自动驾驶公司来说,这是一个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的大舞台,是一个比有人网约车行业更肥沃的土壤,在汽车代替马车式的商业巨变中,能够获得技术赋予的良好商业回报。


而上市,也根本不可能是一家自动驾驶企业的理想终点。


在竞争中共同探索L4级自动驾驶的前路,让Robotaxi真正介入日常生活改善大众的出行体验,让中国自动驾驶技术走在世界前列,才是真正的星辰大海。

本文来源:刺猬公社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专注Robotaxi,才是真正的Robotaxi第一股

文远知行成功登陆纳斯达克,成为中国公司最大的赴美IPO之一。Robotaxi正成为L4级自动驾驶公司的主战场,小马智行递交招股书即将上市。Robotaxi具备技术进化和商业化优势,车队规模、累计里程和订单量是衡量公司投入与实力的指标。

Robotaxi | 自动驾驶技术
端到端还没捂热乎,小鹏就打算“上天”了

小鹏AI科技日将于11月6日举办,小鹏汽车发布了硬核的AI智驾技术。李力耘博士表示中国智能驾驶领域存在宣传乱象,倡议建立公正客观的评测标准。小鹏汽车选择云端大模型路线,与全球头部AI企业OpenAI一致。P7+成为首款搭载新一代AI鹰眼视觉方案的车型,具备强化学习训练和闭环功能。

小鹏汽车 | 智能驾驶
保时捷售价跌破40万了

保时捷Macan的售价跌破40万元,深圳经销商给出了最低35.80万元的裸车报价,相当于六折优惠。然而,持续降价未能挽救保时捷的销量,全球销量同比下降7%,中国市场更是暴跌29%。此前连续多年是保时捷的全球最大市场,如今已降至第三位。保时捷正在紧急换帅,并寻求新举措来应对市场变化。

保时捷 | 降价
中国智能汽车,联手托起港股今年最大科技IPO

地平线科技成功登陆港股,成为今年最大的科技IPO。该公司是中国首家提供高级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公司,已有27家OEM采用其解决方案。地平线以软硬一体的智能芯片著称,并且拥有丰富的量产经验。此次上市标志着中国汽车智能化转型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展示了地平线在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地平线 | 智能驾驶
比亚迪智驾变阵:整合自研,冲刺量产,目标让10万级也搭NOA

比亚迪智驾团队冲刺自研量产HiEV,计划最快在11月推出自研算法。该团队的目标是将高阶智驾下放到10万元级车型上。比亚迪通过整合多个研发团队加速智驾技术的开发,并统一了硬件规格和计算平台。他们已成功量产搭载「天神之眼」智驾系统的车型,并希望在2025年将高阶智驾推广至10万元级以下车型。

比亚迪 | 智驾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