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一款产品在还未发布时,就拥有如此高的讨论度,尤其它还是一款注定与大部分人无缘,最高售价近30万元的电动汽车——小米SU7。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小米SU7本身并没有很强的爆点。
它不像Apple Vision Pro一样开发八年,承载着后乔布斯时代外界对苹果创新的期待;它也不像华为Mate 60“未发先售”,集聚了众多国产化技术与高涨的民族情绪。
从营销的角度来说,雷军的“50万以内,有对手吗?”较之同行已经算是难得的“低调”——理想汽车CEO李想说理想L9是“500万以内最好的SUV”,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说问界M9是“1000万以内最好的SUV”。
小米汽车和它引发的讨论,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全民科技事件。用互联网黑话来说:它成功“破圈”,影响力从汽车圈、科技圈蔓延至整个公众社会,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这其中不仅仅是雷军个人影响力、“米粉”营销策略的成功,也有潜伏在深处的时代背景声。
所以,当我们谈论小米汽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当一款产品成为流行梗
在2021年官宣造车前,外界猜测小米会不会造车,何时造车;在宣布造车后,和小米汽车有关的一切似乎都能登上社交媒体热搜,包括但不限于外观、配置、价格爆料等,以至于它可能是史上违反保密协议最多的一款新车;在小米汽车发布后,其热度也丝毫没有退散的迹象,媒体用刷屏的方式宣告它的到来。
即便你对小米这家公司并不感冒,对新能源汽车毫无兴趣,也不想买车,但你一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过以上话题。
据PConline统计,在抖音,含有“小米汽车”标签的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一百亿,小米汽车的热搜挂了整整两天;微博上和“小米汽车”相关、阅读量超过1000万的话题有超过100个,其中12个阅读量破亿,算下来小米汽车平均每十天就会登上一次微博热搜。
临近上市,几乎每个汽车资讯平台都开设了猜小米SU7售价的活动,甚至在B站、抖音等视频平台也有类似策划,如此整齐划一也算是中国汽车行业奇景了。
小米的营销固然是成功的,但“成功”两个字显然无法完全概括公众对小米汽车的全部热情。
在B站,“小米汽车传奇”被“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翻来覆去地评价;在短视频平台,雷军化身“军儿”被好言相劝放弃挣扎;在三大汽车资讯平台,“小米汽车被吉利、比亚迪堵在门口”的调侃无处不在,以及雷军究竟应该被称为“雷子”“雷总”还是“雷神”,取决于小米SU7的价格。
舆论的失控甚至让小米公关在短视频平台投诉博主,认为“军儿”一词侵犯了雷军的名誉权。
数不清的段子让“小米汽车”变成了一个互联网流行梗,“军儿”就像是短视频里的“猫猫头”,让小米汽车从一款注定与大部分人无缘的产品,变成了一个被不断消解、传播的meme。
把“价格”玩到极致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小米都是“性价比”的代名词,无论是“1999”的标签,还是各种价格低于大部分同行的智能家居,小米推出的每一款新品都堪称“搅局者”,即便你不打算购买小米的产品,其他品牌也可能因为小米的入局而降价。
人们对小米汽车的期待,也在于此。
在2023年之前,电动汽车都算不上便宜,小米过去在“性价比”上的成功让人有理由相信,它或许能“把电动车的价格打下来”。
但小米一直在抵抗这种期待。“9.9万是不可能的”“喊14.9万的人也别想了”,小米反复强调小米SU7“不可能便宜”“物超所值”,但另一方面,雷军也有“连夜说服高管”,最终不涨价的先例。因此,无论小米和雷军如何拔高小米SU7的价格阈值,米粉依然对雷军在最后时刻“说服高管”抱有期待。
最近几年,随着消费市场的变化,“消费升级”和“新消费”仿佛已经是上一个时代了。现在谁的价格更便宜,谁就更能赢得用户,一年一降的比亚迪,4元一杯柠檬水的蜜雪冰城,是其中最成功的受益者。
说到底,小米汽车的主要矛盾在于:人民群众对性价比电动汽车的高需求与小米高端化的不平衡不充分。
最终,小米SU7售价21.59万元-29.99万元。如何评价这个价格?
根据小米汽车微博,小米SU7大定破1万用时仅4分钟,7分钟后破2万,27分钟破5万。作为对比,去年大热的问界新M7拿到5万个大定订单用了25天。特斯拉Model Y刚国产时创造的记录是10小时10万大定。不过,小米SU7的大定7天内可以退。
小米SU7发布后的第二天正值工作日,但广州一家小米汽车销售中心已经人满为患,店内三台展车都坐满了试乘的客户。
一位销售告诉智行驾道(ID:carviews),很多人都是前一天晚上下单,今天才来试驾,3月29日预约试驾的客户已经有一百多人,三辆试驾车从开门营业就一刻不停。作为一名汽车销售,他对小米SU7的直接感受是,“客户都很了解SU7,几乎不需要我们讲解”。
小米SU7是一款再正常不过的电动汽车,在电动汽车的几个核心指标上都并没有做到人无我有。如果非要挑几个亮点,无非是加速更快、充电更快、座舱更智能等等,但这些标签都不会专属于小米SU7,在更新迭代以月为单位的电动汽车行业,永远会有更快更智能的新车。
在小米SU7之前,还有两款知名自主品牌车型仰望U8和问界M9同样颇为出圈,前者是新能源汽车时代的领头羊比亚迪的当家花旦,后者则有技术实力和品牌影响力都极其强大的华为加持,但它们在公众间的讨论度都远不如小米汽车。
公布价格的方式是其中的关键。仰望U8在公布之初,比亚迪就向外释放了“百万级新能源汽车”的定位,问界M9也在发布前半年就早早给出了“40万元-50万元”的价格区间。它们不仅很早就失去了最重要的价格悬念,而且注定只面向最富有的那1%。
仰望U8和问界M9对绝大部分普通人而言都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但小米SU7则是“没准我真能买得起”。
另一边,从去年开始,汽车市场价格战越发猛烈,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不断下探,其他车企纷纷“小米化”,玩起了性价比。秉承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大家都想看看小米会如何反制——用更高的性价比、更低的价格击穿市场?这无形中让小米汽车不仅没有被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战所淹没,反而更加突出其特殊性。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小米SU7都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即便去年12月28日举行了技术发布会,但也没有像其他车型一样公布预售价或价格定位,而是将悬念保持到了发布会的最后一刻。
就像好莱坞大片需要靠一场大战结尾,收回埋下的伏笔一样,所有的情绪最终在雷军公布价格的那一刻达到了顶峰。
关于小米汽车的消息是如此泛滥,以至于许多人对此感到反感,认为小米营销过头。小米在互联网营销上的“优良传统”固然应该为此承担责任,但其中很多也不是小米能够控制得了的,就好像各种花式段子中,小米公关极其正式地投诉“军儿”一样,显得滑稽且荒诞。
雷军“最后一战”拉开序幕
雷军显然也感受到了汹涌的舆论带来的压力,在发布会结尾,他说希望大家能对小米SU7多些包容,口下留情,并对着台下深深鞠了个躬。
这些年雷军煽情的演讲和情怀都讲过不少,鞠躬还是头一回。
作为打工人,雷军28岁就从程序员做到了金山软件CEO;作为投资人,雷军是国内最知名也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人之一,小米和顺为资本投资了超过900家企业;作为创业者,雷军把小米打造成了最年轻的世界500强企业。
在3月28日小米SU7发布会现场,蔚来汽车CEO李斌、小鹏汽车CEO何小鹏、理想汽车CEO李想、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都出现在了台下,能让竞争对手为自己站台,雷军在中国商界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而在公众层面,在商言商的雷军总能把控舆论的安全区间,几十年如一日在社交媒体和公共场合高强度地输出,但几乎从未“祸从口出”。
三年前官宣造车时,雷军许下诺言:“小米汽车将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积累的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这句话是雷军个人影响力的体现,更流露出一股强烈的悲壮感。
三年前,这种悲壮或许只是雷军在情绪营销或个人表达上的有意为之,但在三年后,它已经化作必须面对的现实——小米汽车正处在巨头环伺与价格战的侵袭之下。
14年前,雷军用“1999”把小米送上了智能手机的“风口”;14年后,舍弃了“1999”的利剑,还要在已不是“风口”的新能源汽车行业逆流而上。至此,雷军“最后一战”正式拉开序幕。
精选推荐
热门出行排行榜
原创IP推荐
换一换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小米汽车和它引发的讨论,成为近年来少有的全民科技事件。用互联网黑话来说:它成功“破圈”,影响力从汽车圈、科技圈蔓延至整个公众社会,引发了一场全民参与的狂欢。这其中不仅仅是雷军个人影响力、“米粉”营销策略的成功,也有潜伏在深处的时代背景声。
小米汽车 |小米SU74月11日,华为重新发布智界S7,售价24.98万元-34.98万元,与小米SU7的21.59万元-29.99万元高度重合。华为和小米,这对智能手机时代缠斗了14年的“欢喜冤家”,在2024年的新能源汽车,再次走向了“擂台”。
华为 |小米理想汽车全系降价,投入超过5.5亿元现金补贴。面对来自华为的竞争压力,理想汽车决定以价格优势应对市场挑战。然而,这一举措能否挽救销量下滑仍存疑问。同时,理想汽车也需突破内部学习流程的“瓶颈”,回归用户价值提升。
理想汽车 | 降价特斯拉面临销售困境,股价低迷。马斯克计划通过降价和裁员应对挑战。中国市场份额持续下滑,特斯拉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失去优势。此前救了特斯拉产能危机的上海工厂无法解决销售问题。股东大会将重新表决马斯克天价薪酬计划,但面临不确定性。
特斯拉 | 马斯克2023年,中国动力电池市场供应过剩,产能利用率下降。整车厂开始重新考虑自建电池厂的可行性,并寻求与宁德时代等大型电池厂商的合作。然而,专业化分工和一体化路径之争仍在继续。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汽车行业需要找到平衡点,在保证供应链稳定性的同时提升竞争力。
电池厂 | 整车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