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打算买油车,就基本告别高级的自动驾驶了

差评 整合编辑:黄安莉 发布于:2023-09-19 15:18

最近,脖子哥在网上冲浪的时候,刷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话题:燃油车到底适不适合智能化?

这不,微博上已经吵得不可开交了。

有人说,燃油车智能化会比电车要难得多,在技术上就不适合,根本没必要去做。

也有人反驳,说技术上完全没问题,主要还是太费钱,厂家都忙着卷电车,压根没把油车智能化放心上。

甚至还有人说,不利于电动化的事不要干。。。

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脖子哥觉得吧,燃油车不是不能智能化,但相对电车,可就差太远了。

来看看现在的电车,智驾几乎就像是安全气囊一样,成了最基础的配置。

20w 出头的电车,基本都标配了 L2 智驾辅助,不带个 ACC 都不好意思叫自己智能车,所以像盲区监测、紧急制动、车道偏离辅助这些,根本就没啥好吹的,说出来都丢人。

而对于油车来说,除了动作向来比较快的几个国产车企,也就卡罗拉非常自信地把 L2 做成标配,到现在连大几十万的 BBA 还搁这玩选装呢,真就差这么几千块钱?

更别说在高阶智驾这块,各大电车车企都已经卷出花了,到处都是 NOA 、 NOP 、 NGP 、 NCA 什么的。

要知道,虽然都是 L2 ,但从 L2.0 到 L2.999 。。。差别可不止亿点点大。

高阶智驾不仅包含普通 L2 的基础配置,还能做到 “ 高速智驾领航 ” 和 “ 城区智驾领航 ” ,已经可以实现部分路况的自动驾驶了,自动变道、超车、绕行、避障这些都不在话下。

与此同时,油车的高阶智驾还没准备开始呢。

为啥两者之间的差距有这么大?

主要原因是油车的动力反馈实在太慢了!

一般来说,实现智能驾驶就像把大象关进冰箱,一共三个步骤:感知、决策和控制。

感知是车的眼睛,用来 “ 看清 ” 车周围的障碍物。

大多数车企用的都是以视觉为主的综合解决方案,也就是摄像头、毫米波雷达和激光雷达这些,靠这套组合拳基本够撑到 L4 时代了。

而决策是车的脑子,靠的是车载芯片和智驾软件,它们会根据周围障碍物进行判断,从而改变车辆行驶的轨迹。

这两方面,不管电车还是油车都是完全一样的,只需要疯狂堆料就行了。

比如 5 个毫米波雷达不够,就再加 2 个激光雷达, 1 个 GPU 芯片不够,就用 2 个,反正料越多性能就越好。

但是在控制方面,油车就比较麻烦了,因为,油车的动力系统是一套非常复杂的机械结构。

比如踩下油门以后,需要先控制发动机气门的喷油量来改变发动机转速,然后再通过变速箱换挡对车轮速度进行调整,一套流程下来,提速感会有些迟钝。

这对于电车来说是不存在的,电控系统的响应时间是毫秒级,所以,咱们在开电车的时候,总是一脚油门就飞出去了。

而油车呢,要先听到发动机声音车速才会起来。

这段响应时间虽然只有半秒不到,但对于智能驾驶来说,还是太久了。

因为智驾系统本身就需要 “ 思考 ” 的时间,如果加上滞后的动力反馈,就很容易出现危险。

所以,许多车企压根就没有对油车的智驾抱太多希望。

就算勉强把油车智驾做出来,也还有另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

那就是耗电。

不管油车还是电车,车内都有一块铅酸蓄电池,这块电池也被称为小电瓶,车内所有小功率配置用的都是小电瓶的电,比如说点火、照明、座舱、音响、智驾等。

电车可以通过 DCDC 装置进行高低压转换,让动力电池不断给小电瓶输血,无非是左手倒右手,所以小电瓶是不太可能亏电的,怎么用都可以。

但是,油车只能在发动机运作的时候顺带给小电瓶发电,一旦处于驻车状态,小电瓶连 30 分钟都撑不了( 一共才 1 度电不到 )。

要是在 OTA 过程中亏电了,岂不是还得怠速半小时充电不成?

因此,哨兵模式以及一些座舱功能也是没法在油车上实现的,更别说冰箱、彩电、移动大平层。

而在智驾上,传感器和控制系统也都是耗电大户,虽然在目前的 L2 级别下还基本能用,但一个完全自动驾驶系统的耗电量大概是 50-100 台笔记本,油车开着开着可能就要熄火了。。。

所以,在解决燃油车供电问题前,让燃油车拥有完善的高阶智驾系统恐怕是比较难实现的。

而且更关键的是,用户也未必会为油车智驾买单。

根据乘联会的一份数据,在今年上半年,买新能源车带 L2 的已经占到了 40% ,而燃油车还只有 18% ,两边差了将近一倍。

乍一看,带 L2 的油车确实不多,但和电车比也没有多夸张嘛。

但是要注意的是,这份数据可是算上微型车的,不是脖子哥看不起微型车啊,只是这些车能把气囊装全就已经很不错了,哪还奢求什么智驾呀。

所以。。。如果把这些 “ 无关车型 ” 都去掉, “ 油 ” 和 “ 电 ” 之间的差距还会更大。

看下面这个图,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在 16-24w 级搭载 L2 的就有一半左右,在 24w 以上甚至超过了 80% 。

而到了油车这边,带 L2 的比例始终保持在 20% ,甚至价位越高,带 L2 的还越少了。

也就是说,买新能源车的都愿意带上智驾配置,而油车则完全相反。

难道正统燃油车做智驾,真的没有前景?别说,还真有不信邪的。

一些车企还是在尝试往燃油车上整高阶智驾,比如荣威 RX5 的 NPG ,还有博越 L 的 NOA 等等。

虽然脖子哥没体验到这些车型的智驾水平究竟如何,但还是从开过这车的好哥们这里了解到了一些情况。

比如说,吉利博越 L 的 NOA 就是一套比较适合油车的低成本智驾解决方案。

不光舍弃了激光雷达,还仅用 6 个摄像头和 5 个毫米波雷达作为传感器,可以实现基础的自动上下匝道、自动变道超车以及自动避让这些操作,在高速路况应该是够用了。

虽然和其他新势力电动车相比,这个油车 NOA 的功能还比较单一,但关键是,这车才卖 15w ,电车带 NOA 的不得上 25w 去了?

而且,这玩意儿估计厂家也没想卖出去多少,因为只能在博越 L 的顶配 + 选装里才能买到,多少有点吃力不讨好。

对厂家来说,又要节约电力,又要提升性能,还不如直接用在电车上更省事。

毕竟,选择智能驾驶的用户,应该都不会拒绝电动车吧?

本文来源:差评

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华为改写了智能驾驶行业”,余承东真没吹牛?

前不久,余承东在参加百人会论坛的时候,又公开放狠话了:在智能驾驶领域,华为来了以后,改写了这个行业。“ 我们的 ADS 高阶智能驾驶还是被大家认可的,在座舱、智能驾驶公认我们的体验是最好的。”好家伙,这话说的,真是一点不跟你客气。并且,余承东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华为车 BU ( 智能车部门 )预计会在今年实现盈利。要知道车 BU 自打成立以来一直在亏损,之前一年能亏 100 亿元,在去年也亏了 60 亿元,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

华为 |余承东
英系车为什么寄了?我大英自有国情所在!

不怕兄弟过的苦,就怕兄弟开路虎。说起英系车,咱们脑子里还能蹦出哪几个品牌?捷豹和路虎?不好意思,它们现在是印度车。

路虎 |英系车
烧钱的顺风车没有赢家:乘客狂投诉,司机猛吐槽

关于顺风车的争论,司机与乘客往往各执一词。根据在社交平台内容显示,乘客们大都不满于顺风车主私下收取高速费、诱导取消订单后私下付款。而司机们则会吐槽乘客未经协商携宠上车、下非独享单但要求独享等。在这些埋怨与吐槽背后,顺风车业务中常被诟病的隐患若隐若现,作为连接乘客和司机两端的平台,滴滴、嘀嗒、哈啰也深陷其中。

网约车 |顺风车
小鹏MONA将至:10 - 15万级,用性价比打新势力,用智驾打比亚迪

小鹏的全新品牌即将发布,10-15万级也能有高等级智能驾驶。

小鹏 |智驾
宁德时代狂赚400亿背后的谜题

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唱空宁德时代的原因很多,不相信他们能继续赚钱、赚大钱是其中关键。 然而,这一切似乎都已过去:狂飙的宁德时代2023年再度变身成新能源行业最无情印钞机,在揽下400亿净利润后,大手一挥,又决定向全体股东分红220亿元。

宁德时代 |400亿
太平洋科技旗下
读懂科技出行 · 聚焦未来出行趋势
APP下载
微信公众号
B站
新浪微博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