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比亚迪在全球总部举行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直播,王传福在直播上宣布了比亚迪将形成王朝、海洋、腾势、仰望,以及一个尚未公布的专业个性化全新品牌矩阵,覆盖从家用到豪华、从大众到个性化,基本覆盖了大部分的用车群体。
至此,比亚迪的高端战略终于浮出水面,王朝海洋负责家用,而腾势仰望负责豪华。
在直播上,王传福还透露出关于“仰望”的更多信息。据悉,仰望新车将于明年一季度发布。根据比亚迪的介绍,“仰望”将汇集最新技术成果和设计理念,但在品牌、产品和运营等方面拥有全新且独立的团队。此次的目标很明确,直指百万级高端汽车市场,想要向上突破品牌力。
然而,在国产电车纷纷向高端市场内卷的当下,比亚迪能够搅局成功吗?国产电车为何大量涌入高端市场?国产电车的高端之路又该如何走?带着这几个问题,我们接着往下看。
高端梦缘来已久
近几个月来,比亚迪高端车型的谍照频繁爆出。有消息称,这款外型风格酷似奔驰大G和路虎卫士的硬派SUV,售价区间将来到80-150万之间。
一来就给大G上强度,比亚迪高端化的野心不小。
实际上,比亚迪早在2015年便有筹备高端车型的考虑。彼时,他们正在研发内部代号为“R”(Revolution缩写)的车型,包含了一款硬派越野车和一款大型豪华轿跑。
到了2021年,比亚迪的高端路线逐渐明朗,2月正式成立了高端品牌筹备办公室,由汽车销售总经理赵长江担任负责人。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赵长江在微博里频频发声,与网友探讨高端车型的需求。
除了百万市场外,比亚迪在30-50万的市场也打着如意算盘。同样是在2021年,比亚迪拿下了此前与戴姆勒集团合资成立的腾势汽车100%控股权,延伸出另一条较为平民的高端路线。
在完全控制权后,比亚迪为腾势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改往日的颓势,激进扩张。时至今日,腾势首款车型D9已经开启交付,瞄准高端MPV市场,与此同时,新车腾势X也顺势发布,这高端化走得又快又稳。
在国内新能源市场竞争方面,比亚迪早已无后顾之忧,在销量上呈现出独孤求败态势。刚刚过去的10月,比亚迪的销量领先第二名特斯拉15万辆之多,如今的新能源市场里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盘。
在技术方面,截止2021年底,比亚迪累计申请了3.4万项专利。从刀片电池到DM-i混动系统,从e平台3.0EV到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积累让其在高端市场有了与其它品牌叫板的基础实力。
随着腾势、仰望和未来全新品牌的加入,比亚迪的产品矩阵逐渐成型,王朝网、海洋网、腾势、仰望、新品牌五大业务板块各司其职,呈现出性价比与高端化双线并行的发展趋势。但高端化的反响究竟如何,还需等待产品接受市场检验。
国产车卷向高端市场
在比亚迪之前,迈向高端市场的国产电车并不少。在燃油时代以性价比谋生的国产车企们,来到了电动时代纷纷一改往日面目,进入高端局,渴望啃下一块大蛋糕。
无论是蔚来、理想、高合等造车新势力,还是极氪、极狐、岚图等甩掉母品牌包袱的“创二代”,都接连喊出“平替BBA,对标保时捷,拳打库里南……”的口号。它们一个个声势浩大,口气不小,动辄四五十万的价格也让众多消费者仰望。
那么为什么国产汽车品牌要纷纷卷向高端市场?真的如李斌所说“做高端车成功概率比中低端大”吗?从市场角度来看,高端市场的巨大发展潜力,是车企们入局的重要原因。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性价比成为大多数家庭用车的首要考量。在此背景下,中低端汽车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激烈,而高端汽车市场则存在着大量空白。
数据显示,中国拥有30万元以上价格汽车的家庭,仅占7.95%,相比起发达国家豪华品牌近30%的市场占有率,我国高端汽车市场依然有很大潜力和增长空间。
如今,在BBA等高端品牌在电动化步伐缓慢、国内消费结构升级等多因素作用下,高端电车迅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蓝海。避开拥挤的中低端市场,占领发展空间较大的高端领域,成为一众造车新势力增加曝光度、快速打开市场的首选。
从营销角度来看,打造高端汽车更有利于提升品牌的格调和高级感。前有埃安强推百万超跑,更改车标,涉足高端市场;后有比亚迪开启仰望,向上打开新市场大门。对于习惯下沉的他们来说,迈向高端化意味着包装出更高的品牌价值,获得更多的产品利润,也避免被贴上“廉价”、“网约车”的标签。
从战略角度来说,高端市场更有利于品牌的持久经营。汽车“新四化”的格局下,对产品力的要求凸显,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用车需要,转向智能化、网联化。这也意味着,低端的产品定位会很大程度上制约产品性能、技术、服务等方面的水平,无法满足用户们逐渐变大的胃口。
反之,打通高端路线,让车企们有了更多往产品中堆料的空间,能够灵活组合和运用品牌时下最前沿的科技,从而用更高的产品力吸引消费者。
这点可以在乘联会数据中看出,轿车、SUV、MPV细分市场中,C级车的比重自2021年来呈现出整体上升趋势,“电动化+高端化”的蛋糕受到重视。
高端蜀道,如何走?
纵观国产车高端路,不难看出各大车企打造高端产品都有着固定的公式模板。
第一便是传统车企的“子品牌”战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创二代”。要知道,比亚迪、吉利、长城、东风等一众国产在燃油时代依靠着“以价换量”的打法闯天下,不免给用户留下廉价、低级的固有印象。
这些传统车企们为了避免在主品牌下打造的高端车型被消费者们嫌弃,想出了“另起炉灶”的办法,这种改变如同英菲尼迪之于日产,雷克萨斯之于丰田。
从领克到WEY,从智己到岚图,一时间市面上出现了五花八门的电车品牌,让不知情的消费者以为是高级进口货。打造子品牌,不仅带给了消费者新鲜感,还能重塑高端品牌形象,即使失败了,对主品牌业务的影响也微乎其微,何乐而不为呢?
与传统车企“改头换面”不同,造车新势力们则是从一开始就把自己摆在了战略高位。
“500万以内最好的家用SUV”
“超越库里南后排空间和舒适性也没问题”
“蔚来ES7将硬钢宝马X5”
……
那一句句碰瓷的营销话术在潜移默化之中告诉用户:我们的车子是未来,我们的车子很智能、我们的车子有高级感。
这种全新的品牌搭上全新的宣传话术,再配上让人仰望的价格,就开始标榜自己是高端汽车显然持久不了。
打破品牌壁垒需要产品、服务、营销、技术多方面的共同提高。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要的不仅仅是价格的高级感、品牌的高级感,更需要产品的高级感。
究竟如何营造出产品的高级感?恰恰成为了国内车企迈向高端市场的最大难题。
其一,车企们往往依靠“堆料”来体现产品的价值,却忽视了适配用户的用车需求。越来越疯狂的算力大战、越来越多的激光雷达、越来越夸张的车载大屏,各种花活硬件叠加后,车企们却忽视了对其的软件适配,甚至忽视了用车的基本需要。
以算力芯片为例,堆满了各种高端芯片的国产汽车,算力爆表,在亿欧智库给出的自动驾驶竞争力得分上位于8.5~9分之间;然而在算力上被碾压的特斯拉,却以9.9分的分数高居第一。
其二车企把营销的噱头集中在车载娱乐或交互功能上,而忽视了汽车最基本的性能品质。
理想把自己的座舱打造成第二个舒适的“家”,L9却在试驾时遭遇右前空气弹簧漏气;蔚来以服务和智能体验著称,ET7车主却接连遭遇转向失灵、换挡卡顿等问题。
无数的例子在警醒着国产车企们,高端车不是依靠简单的技术叠加、花里胡哨的辅助功能、天花乱坠的产品营销造就的。想要真正立足高端市场,就需要在各个方面体现出差异化特色,以产品力让消费者信服,而不是让消费者在仰望那高昂的售价时惊呼一句“凭什么”。
智行观
在这个电车群雄逐鹿的时代,人人都想从新能源市场中分一杯羹。对于车企来说,无论是哪个价位级别的市场,都应该在产品中反映出其符合相应价位的实力;对于消费者来说,看到高大上的品牌理念和神乎其神的营销话术时更应格外小心,避免落入“伪高端”的圈套中。
精选推荐
热门出行排行榜
原创IP推荐
换一换网友评论
聚超值•精选
最新内容
11月上旬,比亚迪官宣布局下一代光伏技术——钙钛矿,并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光伏技术研发团队,重心放在能量转换效率的突破上。
比亚迪 |光伏技术近期中国四部委联合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要求具备量产条件L3、L4 级别智能网联车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试点,并且首次明确事故责任判定。
特斯拉 |FSD今天有个有点抽象的事:华为又给智界 S7 来了场发布会。虽然开了两次,但这场发布会还是非常劲爆,全程高能,信息满满。
华为 |发布会提起跨国汽车品牌在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表现,你的第一反应肯定和我一样:慢,太慢,非常慢。在许多人的认知里,跨国品牌相比中国本土新势力,无论是产品、科技还是思维,都“落后”整整了一代。
电车 |大众昨天下午,华为和长安搞了大新闻,双方签了一个《 投资合作备忘录 》。首先要说的是,车 BU 并不是独立,而是成为华为的子公司。长安呢,只是子公司的一个投资方。在备忘录里,里头华为是甲方,长安是乙方。
华为 |长安